八、地理新知(第2/2页)

1640年满清入关后,此图落入清政府手中。在清代有人将此图上所有汉文地名转写为满文,写成小纸条,贴在汉文地名之上。从图中域外地名的汉文译音看,遵循的是元代音译的规律。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其原图是一幅元代世界地图,或取材于元代材料。

此图很早就流传到朝鲜与日本。传入朝鲜的最初称为《明国图》。1404年朝鲜学者权近与李荟以《明国图》为基础,绘成《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其基本形制同于上述《大明混一图》,只是朝鲜部分更为详细,今藏韩国汉城的奎璋阁。1599年日本侵略朝鲜时,从朝鲜宫中掠取了《明国图》。而权近与李荟模绘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也通过种种渠道传入日本。因为《明国图》(即《大明混一图》)与《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外地理知识,故而此后在日本迭有人模绘。因此在日本宫内厅、京都龙谷大学、九州水原寺等处,都能找到《明国图》与《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的绘本。

在《大明混一图》出现之前,世界上从未有过一幅地图正确地画出欧亚非三个旧大陆的整体形状。摩洛哥地图学家亦得里昔(al-Idrisi)1154年为西西里(Sicily,宋赵汝适在其《诸蕃志》中称为“斯加里野”)国王罗杰(Roger)画过一幅当时西方人所了解的世界之图。亦得里昔的地图的地理范围也覆盖欧亚非三大陆,在地理方位中继续古希腊地图的传统,南北与今天的地图相反。其最明显的特点是,非洲的南端向东拐去,印度洋被包围在非洲与东亚大陆之间,如同地中海被包围在欧洲与非洲两大陆之间一样。这种对非洲大陆认识的错误,在欧洲人与伊斯兰世界延续了上千年之久,从古希腊时代直至文艺复兴以后,至15世纪葡萄牙人开始大航海以后才得以纠正。

《大明混一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确地绘出了非洲大陆的形状,表明元代世界地理知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这也是郑和远航的最重要的地理知识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