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第4/6页)

当初,苏秦到燕国去,借过别人一百钱作路费,等到取得富贵,就用一百金去偿还他。苏秦一一报答各位曾经对他有恩德的人。他的随从的人中唯独有一个人没有得到报答,就自己上前进言。苏秦说:“我不是忘了您。您跟我到燕国的时候,在易水边,您接二连三地要离开我。当时,我正危困,因此深深地埋怨您。所以我把您放在最后。您现在也可以得到赏赐了。”

苏秦约定六国合纵相亲以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作武安君。苏秦于是把合纵盟约送到秦国。秦军十五年不敢窥视函谷关。

这以后,秦国派犀首欺骗齐国和魏国,跟它们一起攻打赵国,想要破坏合纵盟约。齐、魏两国攻打赵国以后,赵王便谴责苏秦。苏秦恐惧,请求出使燕国,说一定要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以后,合纵盟约就瓦解了。

秦惠王把他的女儿嫁给燕太子做妻子。这一年,燕文侯死了,太子登位,这就是燕易王。燕易王刚刚登位,齐宣王便趁燕王的国丧攻打燕国,夺取了十个城邑。燕易王对苏秦说:“从前先生到燕国的时候,先王资助先生会见赵王,于是约定六国合纵。现在齐国首先攻打赵国,接着攻到燕国,因为先生的缘故才使两国被天下人取笑。先生能够替燕国收复被侵略的土地吗?”苏秦听了非常惭愧,说:“请让我替大王把失地收回来。”

苏秦会见齐王,拜了两拜,俯首表示庆贺,抬头表示哀悼。齐王说:“为什么庆贺和哀悼相继来得这么快呢?”苏秦说:“我听说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吃乌喙这种毒物,是因为它暂时能充饥饱肚,但是结果跟饿死一样有害。如今燕国虽然弱小,但燕王是秦王的小女婿。大王贪图十个城邑的利益,却长期跟强大的秦国结成仇敌。如果让弱小的燕国作为领头雁冲锋在前,而强大的秦国在它的后面作掩护,来招惹天下的精锐部队,这跟吃乌喙充饥是同一回事呀。”齐王脸色变得严肃地说:“这样那该怎么办?”苏秦说:“我听说古时候善于办事的人,能够变灾祸为幸福,化失败为成功。大王如果能够听从我的计谋,就归还燕国的十个城邑。燕国无缘无故地收复十个城邑,一定很高兴;秦王知道您是为了他的缘故而归还燕国十个城邑,也一定很高兴。这就叫做抛弃仇敌,却得到磐石一样牢固的朋友。燕国和秦国都服事齐国,那么大王对天下发号施令,没有谁敢不听从您的。这样大王用虚假的言辞表示归附秦国,用十个城邑换取天下,这就是称霸为王的大业。”齐王说:“好。”因此就归还燕国的十个城邑。

有人诋毁苏秦说:“他是个左右摇摆、叛卖国家、反复无常的人,将会作乱。”苏秦恐怕得罪燕王就回到燕国,但燕王不恢复他的官职。苏秦拜见燕王说:“我本是东周鄙俗的人,没有分寸功劳,而大王亲自在宗庙里授予我官职,并在朝廷上以礼相待。现在我替大王退却了齐军,并且收复了十个城邑,理当更加亲密。现在我回到燕国,而大王不再让我当官,一定是有人用不诚实的罪名在大王面前中伤我。我的不诚实,正是大王的福气。我听说忠诚老实的人,正是为了自己;上进求索的人,正是为了别人。况且我游说齐王的时候,不曾欺骗他。我把老母亲弃置在东周,本来就是抛弃个人打算,却为别人的上进求索而活动。如果有一个孝顺像曾参,一个廉洁像伯夷,一个诚实像尾生的人,找到这三个人来服事大王,怎么样?”燕王说:“那就足够了。”苏秦说:“孝顺像曾参的人,坚持孝道,不肯离开他的父母在外面住一晚,大王又怎能够让他步行千里,来服事弱小燕国危难的燕王呢?廉洁像伯夷的人,坚持义气,不愿做孤竹君的继承人,不愿做周武王的臣子,不接受封侯的赏赐,结果饿死在首阳山下。有这样廉洁的人,大王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到齐国为别人的进取而活动呢?诚实像尾生一样的人,跟一个女子约好在桥下相会,但女子没依约来到,尾生一直等到大水来了也不离开,抱着桥柱被水淹死了。有这样诚实的人,大王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去退却齐国强大的军队呢?这就是我因为忠诚老实得罪了大王的原因。”燕王说:“你自己不忠诚老实罢了,难道有因为忠诚老实却得罪了君王的人吗?”苏秦说:“不是这样。我听说有个在外地做官的人,他的妻子跟别人私通,她的丈夫快要回来的时候,那跟她私通的人忧虑了,妻子说:‘不要忧虑,我已经做好毒酒等待他了。’过了三天,她的丈夫果然回来了,妻子让婢妾捧着毒酒给丈夫。婢妾想说酒里有毒,但害怕主人要驱逐女主人;想不说吧,却又害怕女主人毒死了主人。这时她假装昏倒,把酒洒在地上。主人非常生气,鞭打她五十竹板。因此婢妾一装昏倒而把酒倒在地下,对上保全了男主人,对下保全了女主人,但是免不了被鞭打,从何见得忠诚老实就没有罪过呢?我的过失,不幸地类似这个故事啊!”燕王说:“先生再担任原来的官职吧。”燕王更加厚待苏秦。

燕易王的母亲是燕文侯的夫人,跟苏秦私通。燕王知道这件事,却更加优厚地对待苏秦。苏秦恐怕被杀,就游说燕王道:“我留在燕国不能使燕国威势加重,如果在齐国,那么燕国的威势就一定会加重。”燕王说:“听凭先生的意思干吧。”这时候,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跑到齐国,齐宣王用他做客卿。

齐宣王死后,齐盡王就位。苏秦游说齐盡王隆重地安葬齐宣王来表示孝顺,同时高筑宫室、扩大花园来表示得志。他的目的是想使齐国破落、凋敝,从而有利于燕国。燕易王死后,燕哙继位做了国王。此后,齐国的大夫中有许多人跟苏秦争夺宠信,因而派人刺杀苏秦,但没刺死,苏秦带着致命伤而逃。齐王派人搜捕凶手,没有找到。苏秦快要死的时候,就对齐王说:“我如果死了,请在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来示众,宣称‘苏秦为了燕国的利益在齐国作乱’,这样谋杀我的凶手就一定能够抓到了。”当时齐王就按照苏秦的话办,谋杀苏秦的人果然自我暴露,齐王趁机把他杀了。燕国听到这个消息,说:“齐国替苏氏报仇,太过分了。”

苏秦死后,他的事迹大量披露。齐国后来听到了,就恼怒燕国。燕国很害怕。苏秦的弟弟叫苏代,苏代的弟弟叫苏厉,他俩看到哥哥学有所成,也都向苏秦学习。等到苏秦死了,苏代就请求进见燕王,想继承苏秦的旧业,他说:“我本是东周一个鄙俗的人。私下听说大王的道义很高尚,尽管我不聪明,但也放下农活来求见大王。我来到邯郸后,所看到的情况和在东周所听到的有所不同,我私下认为辜负了我的愿望。等到来到燕国的朝廷,看到大王的群臣和下属官吏时才明白: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君王。”燕王说:“您所说的贤明君王怎么样呢?”苏代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君王务必听到自己的过失,不想只听到自己的好处。我请求让我指出您的过失。齐国和赵国,是燕国的仇敌;楚国和魏国,是燕国的盟国。现在大王拥护仇敌去攻打盟国,这不是有利于燕国的行动。大王自己应当想到,这却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种失误上报给您的人,就不是忠臣。”燕王说:“齐国本来就是我的仇敌,是我想讨伐的国家。只不过担心我国疲惫,力量不够。您如果能够带领燕国讨伐齐国,那么我愿将国家委托给您。”苏代回答说:“天下互相征战的国家共七个,燕国处于弱小的地位。单独作战就不行;如果有所依附,那么被依附的国家没有不因此加重国势的。往南依附楚国,楚国国势加重;往西依附秦国,秦国国势加重;中部依附韩国和魏国,韩国和魏国国势就会加重。而且如果所依附的国家势力加重了,这样必然使大王的权势也加重。现在齐国的君主年事已高,而且很自负。他向南攻打楚国长达五年之久,蓄积的财富消耗殆尽;向西困扰秦国长达三年之久,士兵疲惫不堪;向北跟燕国人交战,全军覆没,仅仅俘虏了敌军的两名将领。然而用他剩余的兵力向南攻克了拥有五千辆战车的强大的宋国,并慑服了十二个诸侯国。这可见国君想要夺取别国,他的百姓的物力就会耗尽,有什么地方值得吸取的呢?况且我听说,连续作战,人民就劳累;长期用兵,士兵就疲惫了。”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有清济和浊河便于固守;长城和钜防足够作为要塞。果真有这种情况吗?”苏代回答说:“不等待有利的天时,虽然有清济、浊河,哪里足够固守?百姓精力疲惫不堪,虽然有长城和钜防,哪里足够作为要塞?况且往日济西一带不征兵,是为了防备赵国;河北一带不征兵,是为了防备燕国。现在济西和河北都已经征兵了,国内疲惫不堪了。骄横的国君必然好利,亡国的臣子一定贪财。大王如果不因为用爱子的胞弟去作人质而感到羞耻,并用珠宝、玉帛去讨好齐王左右的臣子,齐王将会感激燕国,并轻而易举灭亡宋国,那么齐国就可以灭掉了。”燕王说:“我终于靠您得以承受上天的旨意了。”燕王便派遣一个公子到齐国作为人质。而苏厉通过燕国派遣去做人质的公子的关系求见了齐王。齐王怨恨苏秦,想囚禁苏厉。燕国那位做人质的公子替他向齐王谢罪,后来,苏厉就委身作为齐国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