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俾斯麦的时代(第4/4页)

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几十年以来一直是德意志议会和公众争论的焦点。1887年,又一轮关税法案获得通过,保证容克地主不会破产,同时挽救俾斯麦的执政危机。不过,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不仅德意志的工业连同日益增加的城市消费者大受影响,还造成外交政策方面的危机。一直以来,沙皇俄国十分依赖德国银行的支持,以便取得其工业与基建所需要的资金,不过这种依赖这时却受德国高关税的打压,因而只能转移到唯一尚且出口德国的产品——乌克兰出产的小麦身上。俄国近30%的进口来自德国,而其近30%的出口也流向了德国。1876年,俄国政府对德国机器和铁路装备课以双倍的进口税,导致德国工业界怨声载道,对此俾斯麦马上做出回应。在整个19世纪80年代,俄德两国相互的攻讦日益升级,而俾斯麦碍于国内民意,认为无法继续向俄国妥协、满足俄国人要求的低关税贸易协议。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他现在是在冒险拿德国与危险的东方邻居之间的重要联盟关系作赌注。在1887年签署《再保险条约》时,他直接让柏林股票交易所的董事们知道,他们未来将俄国债券的安全评级评为一级是愚蠢的。这一举动已经在挑衅俄国,不仅羞辱了俄国,也意味着俄国人必须以更高的利率来销售他们的债券——这反而促使萌芽中的法俄同盟不断滋长。

在为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保驾护航20余载后,俾斯麦的执政地位开始动摇。在外交上,他的联盟体系承受了巨大压力:孤立法国的战略已经难以维系,巴黎—圣彼得堡联盟正在形成。在国内,他的《反社会党人法》并未取得反对社会民主党的最终胜利,即便他推出的社会立法措施富有远见,也未能有效地抵挡社会主义运动在工业化德国的兴盛。

天主教中央党和两大自由派政党纷纷开始越来越质疑这位身居威廉大街高位的迟暮者的智慧和领导力。皇帝对俾斯麦的无条件信任不会一成不变——重组的政府即将到来。不过,早在失去权柄前,俾斯麦就已树立起了一座属于自己的时代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