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辞旧迎新中华年(第4/4页)

传统节日几乎都是传承了几百年、上千年的,我们的传统节日及期间的民俗、文化事项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传统节日保护得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节日要找回文化记忆。由于历史的原因,将近有一个世纪,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被边缘化,被淡忘,被失忆。因此,我们现在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找回文化记忆、习俗记忆,并使之跟上时代的步伐。近百年来,本该不断发展的习俗由于断裂而停止了生长,成了记忆标本。因此,我们在找回曾经的记忆后,要迅速偿还历史的欠债,并给它注入时代的生长因子,使之跟随时代的脉搏一起成长。惟有此,寻找回来的习俗才能再次被时代拥有,文化记忆才能重新延续。庙会就是显例。

庙会在过年和元宵时,是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理想公共空间。人们举家走出去到哪去呢?全家都可以参与活动的地方——庙会。庙会已发展为群众性的大型文化活动,可以游走,可以互动,是它的特有功能。

庙会近年恢复发展得很快,可惜内容和形式都远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各地有关主管部门除搞好安保工作之外,还要花大力气策划、创新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北京的天坛和地坛庙会分别恢复了祭天和祭地的仪式。北京龙潭公园第32届文化庙会过年8天共接待中外游客近80万人次(在北京公园庙会中并非最多的),围绕动感、现代风格,结合冰雪、棋类、重竞技、非遗等内容,打造了包括文化、体育、民俗、低碳等28项、128场的活动演出。“2015京津冀中华大庙会”有许多新招:从一月起三大活动上线,参赛选手将自己的创业练摊梦想、艺人现场路演绝活视频、老物件照片及其背后故事,发布到网上,让网友投票决出最终的入围者。晚间的音乐激光焰火秀,每晚一个主题。摇滚音乐酒吧为年轻人打造狂欢的舞台。儿童乐园里,从经典海洋球、乐高积木,到高科技的3D打印照相馆、挖掘机体验等游乐设施,为儿童及其家长带来欢乐。齐聚各地的名小吃,轮流每天一种主角,庙会开始前就推出手机游戏,每天的优胜者可以到庙会小吃街“奉旨白吃”,努力“吃出文化、吃出吉尼斯记录”。

庙会可以和社区结合起来,广泛发动社区群众参与,成为社区活动的舞台,而社区活动是庙会的丰富资源和坚强后盾。央视开门办春晚,“我要上春晚”从群众中选拔节目,庙会的演出也可从社区活动中选拔吧?

庙会不仅丰富了节日文化,而且也助推、拉动节日经济的发展。庙会为传统工艺美术、传统饮食、传统中医药类项目产品提供市场销售平台与商机。

表演艺术是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中的庙会是表演艺术展示展演的重要窗口。

各地都在发掘传统年节习俗,找回了许多年节习俗文化记忆。例如,2012年过年,《光明日报》年初四1版就报道了两项:龙山,中断几十年的“九子鞭”表演闪亮登场;枣庄,诞生于二百年前的“竹马会”又重现舞台。《中国艺术报》1月20日报道了花腰彝女子舞龙。

2014年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学会、东方华夏文化保护中心等4个单位联合举办“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认为有符号就有载体,便于传播。除了静态的符号,笔者以为还可以有动态的可玩的符号、标志,外国圣诞节有圣诞老人,连他的帽子、服装都成为该节的符号标志。我们也有条件设置群众喜爱的吉祥物。比如报载,2015年本是羊年,明年才是猴年,可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经典形象:头戴紫金冠,身穿赭黄袍,登上步云鞋,手执如意金箍棒,这样的形象已提前出现在地坛庙会中,一出现便大受欢迎,特别是孙悟空头上的紫金冠更是销售火爆。很多小朋友都戴上了孙悟空的紫金冠挥舞着金箍棒,那些骑在父亲脖子上的小朋友更是显得威风凛凛,好不得意!金箍棒也连带着火起来。不少年轻的父母也跟孩子一起装扮起来。

与时俱进,引进科技成果:从桃符到春联,从贺帖到手机短信和网络诗歌,就是与时俱进。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五代时期,在桃木板上题写对偶句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宋朝造纸发达,利用当时的科技成果,纸张逐渐代替桃木板,贴春联的习俗遍及了中国大江南北。明代时桃符正式称为“春联”。这是中华独特的诗与书法结合的艺术,应当大力发展。近年又扩展到网络春联大赛、手机春联大赛等等,都值得提倡。笔者就收到许多好诗,如:

风雨洒君门,和风净凡尘。又到换符时,围坐念友人。感激厚往昔,祝福润新年。但愿万般好,平安又一春。

把珍贵的情谊镌刻在历史的年轮上,把希望的种子撒播在新年的田野里。

也用来向大家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