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远东地区的古典时代(第4/6页)

当老子在世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有洞察力的哲学家。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地位日益提高,甚至成为一个哲学流派,进而成为传说,到最后变成了一位神明。当老子死后七百年,人们为了祭祀他,还特意为他建了一座庙宇。甚至到了后来,巫术和旧中国的鬼神都和他的训言搅和在了一起。老子和弟子们的宗教,就是后来的道教,“道”意味着道或路,在他们的努力下,道教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宗教之一。

孔子?老子虽然名声卓著,但另一位年轻的哲学家——孔夫子,他的名声比老子更高。

孔子诞生在公元前550年左右,与乔达摩·佛陀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他是一位勇敢武官的儿子。虽然,孔子年轻时家境十分贫寒,但本质上仍然是一位士大夫,因为从他的家世起源,可以追溯到贵族的家世和门第,他的祖上地位十分尊贵。他和中国同时代的其他士大夫一样,学习了音乐、阅读、射箭、骑马、养狗、行猎和钓鱼等技艺。他还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著作了一本关于士大夫(君子)生活规则的礼仪书。

孔子的训言对中国人喜欢礼仪的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他还在世的时候,宗教祭祀礼仪和习俗代表着主流道德观念的一部分。孔子十分严格地遵守各种道德礼仪和风俗习惯,慎重地进行一切礼仪活动,比如各种家宅神仙和祖宗的祭祀等。他对天地的祭祀也十分敬重。他认为,对父母的真正尊敬,应当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他还认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的箴言?孔子和佛陀一样,对人生的关注超过对鬼神的关注。他流传下许多格言,如“孔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见义不为,无勇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其中流传最悠久的格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这些格言大多与宗教没有关系。

孔子论政府?孔子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算是对政府也有自己的看法。当我们关注一下孔子所处的时代,我们就会发现诸侯和其他显贵们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压榨平民,互相争吵,进行破坏性的战争。孔子深信(并教导)像这样的罪恶,只要统治者像父亲对待儿女一样来对待他的人民,就能改正。

孔子真正能够把他的理论付诸实践是他51岁的时候,那时他被鲁定公选为中都宰。鲁国就是现在山东省的一部分,在孔子的治理下,当地事务变得井井有条,因此,不久他就升任为司寇,全国司法都由他掌管。据说,当地的犯罪行为差不多都被他遏制住了。由于鲁定公没有给孔子应有的支持,孔子就辞去官职周游列国,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尊敬。但是,他改革王朝政治的梦想却破灭了,他希望封建诸侯彼此之间停止战争,也没有得到实现。

孔子的思想?孔子拥有教育家和改革家的双重身份,想要总结概括他的事业,并不容易。不过,应该注意到下列几点:(1)如果从政治改革家的角度看他,他的确是失败者。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对于确立君王崇高地位的理论,以及管理朝廷的规划,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他对古代宗教礼仪十分重视,在他谨慎而又认真的努力下,这些礼仪终于变成他思想观点的一部分。因为孔子声名鹊起,人们只要提到孔子,就会联想到祖先崇拜,以及对传统宗教的崇敬。(3)在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上,他的礼仪规则,以及道德上的精简格言,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4)他留下了一套重要书籍,被世人证明是对后世影响最深刻的文献之一。

五经?孔子留下的书籍被称作“五经”,由他和弟子们编辑整理。这些书包罗万象,很像中国文献的百科全书。书中包含了过去各时代的传说和历史事件、优美的诗篇,还有当时人们的智慧成果。他近乎保守的思想深入地贯穿全文,同时,这些思想对教导中国人遵守传统道德,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他的著作从问世起就受到人们的尊重,人们常常喜欢引用其中的句子。孔子的著作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文献和学问,最重要的是,他给中国留下了最伟大的经典巨作。

二、中国与印度、近东的交流

“丝绸之路”?大戈壁沙漠和荒凉的西藏高原是古代中国西陆的界线。然而大约在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开辟出一条漫长的“丝绸之路”,使得中国商人同印度、波斯、叙利亚以及远东其他各地进行交流。

戈壁本身的自然环境就已经够糟糕的,但是还生活着异常剽悍的四处骑马游荡的牧民,他们被欧洲人称作鞑靼人或突厥人,中国人则称其为匈奴。为了把他们拒于国门之外,中国修筑了万里长城。而当时的匈奴为了进入中国,便向更远的西边和南边移动,一直来到长城脚下。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为了共同抵御匈奴,汉武帝特派张骞率领一百人出发向西,寻找抵抗匈奴的盟友。很不幸的是,他们被俘虏并被关押了十年。后来这一行人找到机会逃脱,于是便继续西行至奥克苏斯河(今阿姆河),无奈仍没有找到盟友。尽管如此,此次出行仍然具有重大意义。比如,他们带回了突厥斯坦的快马,还有像葡萄一样的新植物,同时也带回了一个好消息,西方有大量的珍贵玉石。除此以外,他们还带回了一些令人着迷的故事,都是关于印度和波斯的神秘传说。

几年以后,为了驱逐匈奴,汉武帝派出一支大军,穿过山道,向西追踪直至塔里木河流域,进而到达奥克苏斯河流域。公元前114年,中国商队沿这条路到达突厥斯坦和波斯。于是,这条路就成了通往西方的著名的“丝绸之路”。此后,中国与印度和近东地区便有了商业和文化上的沟通。从一定程度上说,汉武帝最重要的功绩就是开辟出这条“丝绸之路”。

沿着“丝绸之路”,每一年总会有十多个中国商队穿过这条贸易商道去西域,用携带的丝绸和铁条交换珍贵的宝石、玉石、琥珀、珊瑚和玻璃。显而易见,中国商人一般不是和希腊人和罗马人直接交易,而是通过中间人——突厥斯坦或波斯人,将货物运至近东地区,抑或是沿陆路穿过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再或者沿印度河下达阿拉伯海,再用船将货物从阿拉伯海运到埃及和地中海一带。

中国的丝绸?运往叙利亚的中国丝绸会在那里染成紫色,用金线绣上花。之后再由叙利亚商人转卖给希腊和罗马的富人。在奥古斯都大帝时期,这种交易形式在罗马十分流行。然而,下一任大帝提比略曾设法禁止罗马富人使用这种昂贵的新织品,但未取得成效。一些罗马人也认为罗马的金钱为了购买中国丝绸已大量涌入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