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国文明的确立 (至公元前500年)

黄河在中游开始离开蒙古草原的不毛之地,经黄土高原,奔向下游的平原地区。这个肥沃地区靠零星的降雨来滋润土壤,有时倾盆大雨带来突发的洪水;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连续几个季节都没有降雨,这样庄稼就会遭受干旱。降雨取决于季风到达最北的范围,有的年份降雨就无法到达该地区。

在这种脆弱的环境里,公元前3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农民开始种植粟。后来,黄河流域的农民开始种植来自中东的小麦和大麦、亚洲季风气候区的水稻。但是在一个可能极其缺乏水资源的地区,水稻的种植从来不多,更多的是耐干旱的粟、小麦和大麦。

在黄河流域的中游地区,三种不同的新石器时代居民点被发现了。其中之一被称为“黑陶文化”,它发展出相当大的村落,有时还用坚固的土墙围住。有关他们的大型祭祀陶罐形状的详细情况与中国文明早期的青铜器非常类似。因此,“黑陶”民族很可能是历史上中国人的祖先,虽然还不敢肯定地认为,创造了其他风格陶器的民族没有为正在形成的中国文明做出贡献。

从根本上说,中国文明是独立兴起的。半干旱黄土的独特自然环境意味着,日常农业劳动与其他地区不同;而这为独特的、相对较高水平的、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发展的文化提供了条件。但是在它的早期,中国文明似乎已经受到外来入侵者的影响,这些外来入侵者的一些基本技术至少间接地来自西亚。

安阳的考古发现证明了这一点,安阳是商朝的都城之一,年代定位于公元前1400~前1100年。安阳揭示了与黑陶村庄农民遗留物质的一些重要差异。特别是,王室墓葬包括殉葬马骨架、青铜武器和用具、马车。显然,这些特点是几乎同时代中东、希腊和印度战车征服者的强烈余音。其他两个证据是复合弓箭(特别加强了力度以使它更短但更有力,因此,在战车范围内非常有用)和城市的长方形布局,城墙内两条主要街道在中心呈十字形交叉。

中国文明的独特性以及黄河流域与西亚的遥远距离,给一些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否认中国如此之早就与中东有如此重要的联系。中国文字的独特性和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高超技艺,也给那些否认中国文明从根本上说受到遥远西边所发生的事件影响的人以深刻印象。但是一旦战车受到人们喜爱,那么使用这种新式和占据压倒优势武器的人就发现,它很容易征服中亚绿洲的和平农耕者,正如其他战车兵能够征服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和爱琴海地区一样。此外,面积不等的绿洲遍布中亚各地,这些绿洲都位于雪山融水形成的河流沿岸,这些河流最终注入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天山脚下的沙漠之中。的确,在一定意义上,黄河流域只是最大和最东边的绿洲而已,位于一条大河旁边,这条大河能够突破沙漠障碍,重新到达雨水灌溉地区,并且最终注入大海。

年代顺序关系符合战车技术向东、向西和向南传播的观点,因为征服者的战车首次出现于中东的时间,与同样的军事装备到达中国之间相隔200年。但是这些绿洲的考古调查仍然是初步的,没有发现任何战车征服者的证据,尽管人们期望在那里可能追寻到战车征服者的足迹。这意味着与西亚的联系归功于安阳的统治者的说法仍然只是一种推测。

商朝

一般认为,中国第一个人类统治的王朝是夏朝。尽管没有考古发现能够支持这一观点,除非黑陶村落代表那个朝代的物质遗存。另一方面,安阳确实属于记载于中国历史中的第二个朝代——商朝。两种传统的编年史中比较短的那种确定商朝为公元前1523~前1028年,现代学者找不到任何理由去质疑这部文献的正确性。

显然,解释不完整的考古时代需要备加小心。如果征服者的确经过中亚的绿洲来到这里,那么他们可能与当地妇女通婚,在大约两个世纪里,派他们的子孙前往一个又一个绿洲。所以,我们不必设想,当商朝在中国建立的时候,印欧语系蛮族人像涌入印度那样大批迁徙。此外,征服者显然很快就采用了被征服者的许多文化;或者更准确地说,当商朝贵族对黄河流域农业人口建立统治时,统治者很可能开始征收赋税,作为收入的一部分,以维持一群因专业化而迅速提高了技术的工匠。其中有些技术对中国来说似乎是新的,例如,青铜铸造和车轮制造技术——它们是至关重要的战车装备。但是新技术也能够用于旧目的,正如商朝墓葬出土的数千件用于仪式的精美青铜器所证明的。因为许多青铜器的形状类似于黑陶居民已经熟悉的形状。装饰这些青铜器表面的扭曲的动物几何纹形也许起源于黑陶居民熟悉的古老木雕艺术风格。

安阳考古发现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大量“甲骨”。这些是牛胛骨或龟甲壳,供那个古代社会的祭司参考,希望从中发现未来各种紧急问题的答案,诸如“天会下雨吗”和“蛮族人会发动袭击吗”等。作为尽职尽责的专业人员,祭司们急于提高解释神赐予的各种迹象的技巧,有时甲骨同时记录着问题及其答案。他们以一种文字方式书写,这种文字是现代中国表意文字的直接祖先,以至于现代学者第一次发现后没有多大困难就认出了这些甲骨文。

我们从刻写在甲骨上的简短记录无法对商朝社会和政府进行太多的推测。其他考古材料无非也只能告诉我们,商朝社会是尚勇的、贵族制的,维持了一小撮技术高超的工匠,他们为贵族主人制作大型的精美物品。大多数人口从事农业耕作,在宫廷和贵族家庭生活中不起任何积极作用。商“帝国”可能在武士酋长之间分封,这些酋长只受遥远的更高的中央权威节制。但是由于实在缺乏证据,所以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

甲骨文的确提供了更全面的商朝宗教思想信息。几个神和女神的名字出现了,虽然他们的作用很少作明确规定。有些神似乎是山川、河流、湖泊或类似的自然物的化身。在其他情况下,无法真正被揭示准确含义的符号可能是指祖先的灵魂。商朝实行殉葬,一个死去的国王需要全体随从和廷臣陪葬。这个特点孕育了后来中国人的情感,并提醒我们商朝社会与蛮族的习性多么相近。

周朝

公元前1028年左右,商朝被周朝推翻,周人是来自中国西部现代陕西境内渭河流域的征服者。没有理由怀疑中国传统历史的基本精确性,这种传统历史把周朝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周朝或西周(公元前1028~前771年),都城仍然在渭河流域,晚期周朝或东周(公元前770~256),都城迁移到几乎位于中原地区中心的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