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军衔,但人人称他“将军”(第3/3页)

据说在发现口琴的时候,队伍中的叛徒,原抗联一路军参谋长安光勋忍不住痛哭失声——杨靖宇以前每每在队伍休息时,会拿出那个口琴,吹曲子给抗联的战士们听。

6

1945年8月9日,在中苏边境上,150万苏军如同潮水一般扑向了日本的关东军,发起了总攻。

在百万大军中,有一支1000多人的部队,以空降的方式,降落到了东北关东军身后,实施突袭。

这支部队都是中国人,他们就是当年被迫北上,且打且退,直到退入苏联境内的东北抗联战士。当年东北抗联的老弟兄们,最终以这样的方式,打回了自己的故乡。

只是在雪花飞舞的白山黑水之间,再也听不到熟悉的悠扬的口琴声了。

馒头说

关于抗战中的国共,之前一直听到过这样的争论:在抗日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一共牺牲了206位将军,而共产党军队只牺牲了一位(左权,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言下之意,看得明白。

在此之前,我写过很多可歌可泣的国民党将领,也一直认为过去的教科书,有过分贬低国民党军队抗战作用之嫌。但如果只以牺牲将军数来衡量抗日战场上双方的付出,就是另一种矫枉过正。

第一,国民党军队的200多位将领里,不少是在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摩擦中战死的,中共方面承认的抗战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只有100多位。

第二,国民党将领中,光追认的少将就有近60位,不少生前军衔只是团长一级。而如果以这个标准算,中共抗战期间牺牲的团以上干部接近200个,连不少县大队长取得的战绩以及指挥的部队,都已经超越了国民党军队的团长甚至旅长。但1955年授衔时,只授衔健在的,对牺牲的同志,只是追认为“烈士”。

第三,国民党军队有完整的授衔体系,八路军和新四军接受国民党领导,抗战期间只有31人被授过衔,其他都没给军衔,怎么统计呢?

想到写这个,还是因为杨靖宇。

按杨靖宇和赵尚志指挥的部队数量,当时按序列就应该是国民党中将级别,以他们艰苦取得的战绩和做出的牺牲,至少要追认二级上将以上级别,但我写杨靖宇的时候,实在是不知道该写他什么军衔,只能冠以“总指挥”。

没有人给杨靖宇授过衔。

而我想,杨靖宇和他的东北抗联,在漫天飞雪与日寇以命相搏的时候,应该也不会想到过自己到底是什么军衔。

最后,以一个日本人的故事作为结尾。

还记得那个当时的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吗?因为消灭了杨靖宇,他一路升迁,最后到了伪山西省副省长的位置。因为杨靖宇,他对中国军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后来一直在做研究。

但是,1945年到了,日本投降了。

在日本投降前夕,岸谷写了一封遗书,用氰化钾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然后剖腹自杀。这件事在日本引起震动。

据说,在遗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遗言真伪不可考,但道理是没错的:中国的军人在这场持续了14年的捍卫自己民族生死存亡的搏命之战中,前仆后继,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战斗。

杨靖宇直到牺牲,也没有被授过军衔,但我们一直尊称他为“将军”。

希望这样的将军,在过去、现在、将来,中国永远不会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