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箭在弦上 司马光待命(第2/2页)

 二十六  司马光任翰林学士  四月  初八  御史中丞王陶弹劾韩琦、曾公亮  十七  韩琦、曾公亮上表待罪闭门不出  十八  王陶弹劾未果,宣布罢工  十九  命司马光与王陶对调,司马光拒绝  二十二  参知政事吴奎请罢王陶未果,宣布罢工  二十三  王陶与吴奎并罢,司马光权御史中丞  二十五  吴奎官复原职  九月  二十三  王安石任翰林学士  二十六  韩琦和吴奎被免去宰相和副宰相职务  二十七  神宗召司马光询问朝政  二十八  司马光改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  十月  初二  令司马光专心修史  初九  赐新书名《资治通鉴》 

司马光说:臣不会写四六骈文,无法草拟诏书。

宋神宗说:不用。像两汉那样就行。

司马光说:本朝惯例不可。

宋神宗说:爱卿进士及第,怎么可能不会写骈文?

司马光竟掉头就跑,皇帝也只好派宦官去追,追上以后仍然不肯受命。宦官只好根据皇上的命令,将诏书硬塞进他怀里,司马光这才勉为其难地当了翰林学士。

王安石的态度同样让朝廷头疼。实际上,神宗皇帝最早的考虑,是要把他召到中央政府来工作,没想到远在江宁的王安石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请病假。最后,皇帝急了。他问宰辅们:这个人到底是真有病,还是在讲价钱?

众说纷纭。曾公亮认为王安石是真有病,吴奎认为他不来是因为韩琦在朝,韩维则认为他胸怀大志,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就召来的。此事当然不可能有结论。好在,王安石接受了江宁知府的任命,这才没有继续讨论下去。[41]

显然,如果说司马光是被神宗看在眼里,那么,王安石则是被皇帝记在心中。这不仅因为韩维的不断推荐,更因为此人还没有在政治舞台上亮相,就已经满堂喝彩了。

[32]见黄以周等《拾补》卷一治平四年四月庚午日条。

[33]见李焘《长编》卷一百九十五嘉祐六年九月丁丑日条、《宋史·司马光传》、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嘉祐六年九月壬戌日条。

[34]见黄以周等《拾补》卷一治平四年四月己巳条。

[35]见李焘《长编》卷一百九十六嘉祐七年五月丁未日条。

[36]薛向事迹见《宋史·薛向传》。从中不难看出,薛向并没有什么恶行,反倒做过好事,对他的指控则只有“未能完全做到不敛财过度,统计数字难免失实”这样一句空话。

[37]以上司马光与宋神宗的谈话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五、黄以周等《拾补》卷二治平四年九月壬寅日条。据两书,韩琦罢相是在九月辛丑,前后只差一天。另据杨仲良《纪事本末》卷五十八、黄以周等《拾补》卷一,治平四年四月丙寅,宋神宗命司马光为御史中丞,与王陶对调,被司马光拒绝。庚午,王陶被贬,任命司马光权御史中丞,癸酉日受命。这次谈话后第二天,即九月癸卯,改任司马光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任命滕甫为御史中丞。

[38]见李焘《长编》卷一百九十六嘉祐七年五月丁未朔日条。

[39]据黄以周等《拾补》卷一治平四年四月癸酉日条,司马光受命权御史中丞当天即上书称:天下细小之事,皆未足为陛下言之,敢先以人君修心治国之要为言。再据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治平四年六月戊申日条,当时旱情严重,难民流入京师,司马光还在讲“圣王之政,使民安土乐业而无离散之心,其要在于得人而已”。

[40]据李焘《长编》卷二百九、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五,任命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是在治平四年闰三月癸卯,任命司马光为翰林学士是在该月甲辰。

[41]以上见李焘《长编》卷二百九、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治平四年闰三月庚子日条及癸卯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