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隋炀帝 第二帝国(第2/2页)

难怪隋会跟秦一样短命了,因为他们都是探索者和排头兵。前浪是只能死在沙滩上的,隋炀帝则不过是被送上祭坛的牺牲品,尽管他远非秦二世或陈叔宝可比。

实际上,由于隋既是南北朝的终结者,又是唐文明的先驱者,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使命,因此难免表现出矛盾和分裂。结果,不但文帝和炀帝判若两朝,炀帝的前期和后期也判若两人。这就让史家和公众纠结:只看见后期的恨不能鞭尸三百,只看到前期的则力主翻案。[12]

不过这并不重要。杨广是该被称为炀皇帝,还是该被称为明皇帝,其实毫不关我们的痛痒。重要的是通过他对第二帝国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审视我们的命运和选择。

但这一切,又都得从炀帝之死说起。

[1]事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

[2]关于炀的解释,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炀皇帝上之上篇首胡三省注。

[3]汉与汉以后隋之前末代皇帝的谥号是:汉献帝、魏元帝、晋恭帝、宋顺帝、齐和帝、梁敬帝、北魏孝武帝、东魏孝静帝、西魏恭帝、北周静帝,北齐末代皇帝无谥号。

[4]李商隐《隋宫》云: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胡三省批注称:好内怠政曰炀。帝(隋炀帝)谥陈叔宝曰炀,岂知己不令终,亦谥曰炀乎?

[5]请参看胡戟《隋炀帝的真相》。

[6]请参看(日)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7]请参看胡戟《隋炀帝的真相》。

[8]因此,也有历史学家不把两晋列入中华帝国的序列,请参看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9]历代王朝的起止时间,学术界历来有不同计算方式,两个王朝的兴亡也会有时间的重叠,这里不争论。

[10]中华帝国史的分期也是有争议的问题,黄仁宇先生即以秦汉为第一帝国,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为第三帝国,理由是唐宋具有开放性,明清具有收敛性。然而事实上,唐代怛罗斯战役后,中华帝国的对外扩张便基本停止,宋代的版图更缩至历史最小,只不过仍然延续了唐帝国和唐文明的许多特征。因此本中华史将唐宋合称为世界性文明,但分属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至于四个帝国时间的计算方式,分别是秦并天下(前221)至曹丕称帝(220)为第一帝国秦汉,杨坚建国(581)至朱全忠灭唐(907)为第二帝国隋唐,赵匡胤称帝(960)至朱元璋建国(1368)为第三帝国宋元,朱元璋建国(1368)至辛亥革命(1911)为第四帝国明清。这里面,只有第三帝国和第四帝国之间是没有空当的。魏晋南北朝不列入中华帝国系列的原因,亦请参看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一书。

[11]从曹丕称帝(220)到陈叔宝亡国(589),魏晋南北朝共三百六十九年;从晋武帝灭吴(280)到刘渊称帝(308),西晋统一中国二十八年。

[12]日本学者气贺泽保规就认为隋有两张面孔,请参看《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