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武侯治蜀 蜀汉之亡(第2/2页)

蜀汉亡了,只有成都的武侯祠年年有人凭吊,赵藩撰写的那副对联就更是脍炙人口: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24]

所有这些,诸葛亮都想得到吗?

[16]下引谯周事迹言论无另注者,均见《三国志·谯周传》。

[17]谯周的投降论是一气呵成的,改写成对话体是为了便于理解。

[18]见《三国志·谯周传》裴松之注引《蜀记》。

[19]见《三国志·薛综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三国志·孙皓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及《资治通鉴》卷七十八。

[20]见《三国志·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蜀记》。

[21]刘备和诸葛亮信任重用的人,除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外,其余有:庞统,荆州襄阳人;法正,扶风郿县人;许靖,汝南平舆人;李严,荆州南阳人;糜竺,东海朐(读如渠)县人;董和,南郡枝江人;魏延,荆州义阳人;杨仪,荆州襄阳人;马谡,襄阳宜城人;蒋琬,零陵湘乡人;费祎,江夏鄳(读如盟)县人;姜维,天水冀县人。这些人有的属于荆州集团,有的属于东州集团,但都不是益州人。益州土著受信任的只有:费诗,犍为南安人;黄权,巴西阆中人;王平,巴西宕渠人。但王平起先不受信任,黄权后来不受信任,费诗中间出问题。诸葛亮提拔信任的益州人则有:杨洪,犍为武阳人;何祗,杨洪门下;张裔,蜀郡成都人。不过,诸葛亮并不能改变刘备既定之“荆州第一,东州第二,益州第三”的组织路线。

[22]冤杀益州豪族常房诸子一案载在《三国志·后主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裴松之认为是“妄杀不辜”。另请参看罗开玉《成都武侯祠“攻心”联再研究》。

[23]以上见《三国志·后主传》及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24]关于这副对联,请参看拙撰《武侯治蜀与“攻心联”》,已收入《帝国的惆怅》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