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茶香四溢的人生(第2/2页)

三看茶具。中国人对茶具很讲究,茶具有瓷器的,有陶制的,又有玻璃茶具、木制茶具等。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达,也为茶具的讲究提供了基础。但中国人的茶具并不总是用瓷器,陶具往往成为饮茶人的至爱,南方太湖之畔宜兴的紫砂陶器茶具受到人们的普遍喜欢,至今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

宜兴窑瓜式壶   清宣统

宜兴窑提梁壶   清中期

四看火候。中国饮茶讲究火候。一要活。苏轼有诗说:“活水须得活火煎。”煎茶的活火,指的是炭火。二要慢,炭火正好符合这一要求。木炭起火缓慢,有山林野逸之态,而无烟火气,喝茶人忌讳烟火气。茶水烧沸之后,一煮如蟹眼,水面生泡,还不宜用来冲茶。这被称为嫩水,嫩水水气未消,不能急着泡。二煮如松涛,水开,水声大。这时的水略歇片刻,方可泡茶。中国人喝茶有候茶的习俗,因为过开的水,势太旺,会败掉茶香。水煮数开之后,被称为老水,老水泡茶便无味。

中国茶道中,有四观的说法,即观色、香、味、形。

一观色,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色。红茶、绿茶、青茶(主要指乌龙茶)、白茶(有白色茸毛的茶叶)、黑茶(如普洱茶),颜色不同,在煮茶中,对色又有不同的要求。

如绿茶讲究新鲜,以春茶为佳,明前茶(清明之前采摘)、雨前茶(谷雨之前采摘)最受宠爱。这些早春的茶叶鲜嫩可人,青绿中透出茸茸的黄意,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最佳。乌龙茶色泽凝重深幽,茶汤厚,用茶壶冲泡,倒出的茶水颜色金黄。

二观香,好茶应有特殊的清香。中国人喝茶有三受的说法:一是鼻受,茶一入盅,凑前一嗅,溢出的香味扑鼻,未饮即领其香气;二是舌受,茶一入口即合唇,香味如从口中溢出;三是心受,好的茶叶余香满口,清气拂拂,如入心中,使人久久难忘。

三观味。说到茶味,懂茶的人最重苦味。茶本来就有淡淡涩涩的苦味,喝了茶,品着苦味,慢慢喝去,尝出甜来,正所谓苦后甘来。

四观形,喝茶要看形。尤其是绿茶。雨前的龙井茶,嫩嫩的叶子,从云雾中摘来,在白色的茶盏中,水一冲泡,朵朵直立,然后芽尖又慢慢展开,待舒展之后,又徐徐下沉,摇曳生姿。又如六安瓜片,叶的外缘,弯中微翘,就像一片瓜子,色泽宝绿润亮,冲泡杯中,形如金色莲花,形状很美,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

好的茶叶是色香味形的合一, 须要人们慢慢地品尝,所以中国人说喝茶叫品茶,慢慢地享用,急不得。

老舍茶馆的赏茶会

茶与民俗

中国人喝茶是长期风行的习惯,喝茶与中国人的人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喝茶不仅可以清心悦神,而且可以使人感受到一种人生的诗意。

中国当代作家汪曾祺回忆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在学校旁边一家茶馆的墙上读到一首诗:

记得旧时好,

跟随爹爹去吃茶。

门前磨螺壳,

巷口弄泥沙。

汪曾祺说这是“一首真正的诗”。诗的作者回忆儿时跟着父亲去吃茶,又在门前巷口玩弄螺壳泥沙,那是人生中多么美好的时光。一种轻柔的惆怅,弥漫着浓浓的诗意。

中国民间有很多风俗与茶有关,婚俗中就有不少。茶树是种下种子而长成的,不能移栽,由此象征婚姻的忠贞不移,所以结婚时要种茶树,比喻今后双方不变心。又把订婚礼称为“茶礼”,南北都有这样的风俗,至今在不少地方流行。女子受聘称“吃茶”,订婚、结婚被称为“受茶”,订婚的定金被称为“茶金”。

很多地方的情歌也和吃茶有关。据宋代诗人陆游记载,当时一些地区的未婚青年男女常常相聚踏唱:“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歌中用叶底花来形容少女的美貌,而用相邀吃茶传达相互的爱意。

因为有了这层含义,所以吃茶就可以营造出很浓的审美氛围。《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写凤姐送了两瓶暹罗国进贡的茶叶给黛玉,黛玉喝了觉得好,凤姐道:“我那里还多着呢。”黛玉道:“我叫丫头取去。”凤姐道:“不用,我打发人送来。我明日还有一事求你,一同叫人送来罢。”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才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使唤起人来了。”凤姐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众人都大笑起来。黛玉涨红了脸,回过头去,一声儿不言语。这就是一个很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另一本清代小说集《聊斋志异》中有《王桂庵》一篇,写王桂庵和芸娘的恋爱故事。王桂庵梦中找到芸娘的家,眼前出现的是“门前一树马樱花”的景象。“门前一树马樱花”出于当时一首民歌。那首民歌是这样的:

盘陀江上是侬家,

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

门前一树马樱花。

马樱花(合欢)和吃茶在这里都是爱情和婚姻的象征。这首民歌使这个爱情故事的诗意更加浓郁了。

中国人喜欢吃茶,他们在茶的清香中体验到一种诗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