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分流(第2/2页)

王智和左超、田世昌乐滋滋的去参加面试,路上低声道:“说是说呢,你们注意到没有,好几个被刷下去的都是县中的。”

“县中的又怎么样,也有好有差吧。”

“中考的时候,县中是多少分,乡中是多少分?咱们学校,有几个人的中考成绩,能到县中的线?”中考的残酷不比高考弱多少。小中专就是中考的时候考的,在80年代,成绩最好的农村学生,往往都会选择小中专,这样既能得到不错的文凭和户口,也能得到干部身份并包分配。另一方面,进入县中则是通过高考的捷径,对一个县来说,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县一中或县二中。

左超揉揉眉头:“什么意思?”

“咱们西堡中学来了4个人,有3个人过线,好像是有点多。”

“你意思说,杨锐照顾咱们了?”

“要不就是咱们的成绩好。”

左超哈哈的笑了:“比县中的成绩还好?”

王智没笑,问:“为啥不行?”

“这……来的人说不定毕业几年了,忘了以前学的东西了,要不然,本来学的就不行。”

“我问了,那个万东就是县一中回炉班的,高中也在县一中读的,他说他排班里二十几名。”

“那空那么多题?”

“也没空多少,两门算下来也有90多分呢。”王智停了一下,道:“你想想看,去年高考的时候,你两门课能考90分吗?”

“哪能,我去年的化学才20分。”

“是杨锐补课了以后,成绩一下子高了?”王智逻辑极好,抽丝剥茧的说明。

左超用手指敲敲太阳穴:“好像是有点这个意思。哎,想这些做什么,人家锐学组又不让你进,鸿睿班也单另开的。”

“就是突然觉得有点遗憾,当初不要胡思乱想,就支持杨锐,说不定咱也有机会读大学。”王智文青的感慨起来。

左超笑了:“拿什么考大学?”

“咱们两门课可都考了100分,一共7门课,不说考350分吧,就按比例,有325分,机会不小了。”王智扭头问田世昌:“你说是不是?”

田世昌“哦”的一声,道:“杨锐也一直说挺容易的。”

“都要进厂了,还说这些做什么。”左超有点烦闷的甩甩手。不想考大学是不可能,即使放弃了,也不能说是心甘情愿。

王智叹口气,不吭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