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第二股东(第2/2页)

要是按照海处长原本的设想,他最多就准备给杨锐5%的股份。

可是,新工厂若是再次变成辅酶Q10工厂,兼且生产精制茄尼醇,这其中的利润和产业价值,就太出乎他的预料了。

弗兰奇关注的不仅是收入,更多的是技术。

正如杨锐最初开发辅酶Q10的植物提取法时做过功课一样,弗兰奇也做过功课的。植物提取法和半合成法生产辅酶Q10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技术,却是该领域专家钻研二三十年也没有突破工厂化生产的极难技术。

过来阵子,弗兰奇回来了,盯着杨锐的眼睛,问:“你做到哪一步了?”

不用细说,杨锐也知道他说的是半合成法生产辅酶Q10。

杨锐想了想,说:“关键部分都完成了。”

“特拉普先生想了解详情。”

“等华锐公司帮我注册好专利,论文应该也发表了。”杨锐停了一下,道:“我以技术入股,希望捷利康能让出20%的技术。”

他转头向海处长,说:“国医外贸的决定呢?”

“我们维持21%的股份要求,粗制茄尼醇工厂可以由我们出资解决。”海处长增加了筹码的,一系列的粗制茄尼醇工厂建下来,恐怕也要上千万元,不过,国企向来都是不缺人民币的,无论是拨款还是贷款,此类问题解决起来都很简单,但对杨锐和捷利康公司来说,也是减轻了不少的负担。

杨锐点头,看向弗兰奇。

弗兰奇用花手帕擦擦额头,缓慢的道:“如果特拉普先生看过你的技术,并认可的话,我们让5%的股份出来,但你也要注资,以保证工厂的进度符合大家的利益。”

“注资多少?”

“30万美元,相当于总投资额的10%。”

“那就给我10%的股份。”

“29%的股份加上5%的股份,你已经是拥有34%股份的第二大股东了。”

杨锐撇撇嘴,心里已是同意了。按照这个分配方式,捷利康将有45%的股份,杨锐全资的华锐制药是34%,国医外贸是21%,算是三赢的局面,毕竟,大家都有付出,也都有收获。

而捷利康要他出资,大约也是为了保证技术能够合理的应用在新工厂,毕竟,若是采用植物提取法和半合成法生产辅酶Q10,杨锐的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我现在拿不出30万美元,可以延期支付吗?”杨锐问。

弗兰奇点头:“就以你接下来两个季度,在西捷工厂的分红来做抵押。”

“好。”杨锐一口答应。

三人明显都松了一口气。

喝了几口茶,海处长问道:“粗制茄尼醇工厂,你们有什么建议?”

“虽然在原料地建厂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今天参会的企业代表,作为竞争者也是不错的。”杨锐现在记起了天津制药三厂的韩大姐,想来,一个粗制茄尼醇的工厂的参与名额,也算是不错的收获了。

海处长同意了杨锐的建议,他也知道地方上的原料垄断企业有多难缠,笑道:“这方面,要小杨同志多多帮忙了,最了解技术的,我看还是你了……”

半合成法生产辅酶Q10,还真不是一般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