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读书笔记(第2/2页)

为了让自己的知识广博,80年代的年轻人其实想了很多办法,笔记本就是其中之一。

每个学生几乎……应该说,是每个知识分子必然都有数个笔记本,用来记录他们所能搜罗到的一切想知道的知识。小到塔罗牌的含义,大到凯恩斯经济学,间中或许还夹杂着克罗地亚历代领导人的名字。

总而言之,大家一边阅读,一边整理读书笔记,并将之视为毕生的事业。

在雅虎之前,中国人可不知道未来还会有搜索引擎这样的东西,更不知道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竟然是如此的容易。

自然的,凝聚了知识精华的笔记本,就成了知识分子们可贵的资产。

在一些勤奋的知识分子家庭,他们或许只有半书柜的书,但笔记就可以有一书柜,而且,这些笔记多数并不用来记录自己的书里的内容,而是用来记录借来的书,或者直接摘抄别人的笔记,又或者来自于报纸杂志。

这一时期,剪报之类的活动,也是如此的盛行。

如果打开80年代的文摘报,那里就像是一个低配版的朋友圈——《黄瓜的八种用法》,《十五种教育孩子的不传之秘》,《食物相生相克二十七则》。

除了没有嚎叫着转发以外,80年代的各种文摘报编辑,与微信营销号是一样一样的。

而在这个年代,能够掌握广博的知识,自然令人瞩目,即使不能记在脑海中,拥有一本严谨方便的知识索引,也是难能可贵的资源,在文青是主流的年代,这比乒乓球打的好有用多了。

杨锐也第一次从姚乐的目光中发现,原来自己脑海中的知识,除了用来做研究,竟然还能用来吸引女生。

一时间,杨锐忍不住在脑海中找了点资料,道:“就我所知,靠左行的国家,除了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应该还有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巴基斯坦、新西兰、爱尔兰、新几内亚、泰国、马耳他、斐济、汤加、瑙鲁、牙买加、圭亚那、马来西亚、新加坡、南非……”

正准备疯狂记笔记的姚乐完全傻掉,下意识的觉得这不科学……

杨锐还意犹未尽,又道:“顺便说一句,加拿大虽然是英联邦国家,但因为受到美国的影响,他们是靠右行的。”

“哦。”姚乐现在不仅眼睛里有星星,脑门上也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