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落后三年(第2/2页)

不过,前往地方院校是一定能拿到独立实验室的,稍微努力一下,建一所省级实验室都能做到,但河东省的省级实验室和北京市的同级实验室,又怎么可能是一个概念,给的经费和支持都是不同的。

然而,世事总是不能让人如愿,越是普通人越是如此。

许正平在读书期间,毫无疑问的是学霸,而且是大学霸,这样才能考上北大,留校于北大,继而按部就班的成为北大副教授。

可惜科研从来都是学霸集中营,稍微弱一点的学霸,进入这块地方,都要被挤成渣都不剩的。许正平这样的大学霸,放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极难得的,但在科研集中营,他依旧只是一只普通的大学霸,兢兢业业是他最好的注脚,也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

离子通道实验室,就在许正平提供的稳定浮力之上,缓缓前进。

而在华锐实验室,一群被杨锐认定为小牛的中青年们,却是轻松自如的做着简单的工作。

PCR可谓是最简单的诺贝尔奖成果,原始版的PCR的确会遇到不少麻烦,比如没有耐高温的聚合酶,就必须派专人一次次的添加新的聚合酶,恒温水浴锅也需要三个,分别是94度的高温变性温度,58度的低温复性温度,以及72度的适温延伸温度,恒温的时间还需要秒表计时。

但在有了耐高温聚合酶以后,首先省去了一次次添加新的聚合酶的过程,杨锐一个人就能完成主要工作。

而小牛们只要做边角料的测序、检查、制备等活计就可以了。

然而,杨锐遇到的问题,却与美国人遇到的问题截然不同。

第一步,80年代的中国没有现成的试剂可买的,从基础的到高级的,全得李文强他们一步步的做出来。

比如最基础的寡核苷酸,就不能指望国内的研究所能提供了,他们生产的无论数量还是浓度,都不能满足杨锐的需要。

而在美国,早就有这样的专门实验室,提供专门的寡核苷酸了。

事实上,PCR的原发明人穆里斯,就在这样的一间实验室里做主任。

杨锐没有这样的条件,就得从做寡核苷酸做起。

就此点来说,杨锐至少落后他默认的竞争对手三年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