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分配(第2/2页)

不像是PCR,甭管克隆什么东西,都是相当复杂而精细的实验,没有长时间的投入是见不到效果的,杨锐想要沾到克隆的社会效应,就得提前准备。

他肯定的道:“克隆组要将进度加快起来,我对你们也没有成果要求,你们按期给我报告就行了。”

苏帆一个劲的应是。

焦阳平和田兵等人热切的瞅瞅苏帆,申请发言道:“剩下的7万美元呢?”

“预备金,给基因组学,你们谁有好的项目,就可以申请,拿走一部分也行,全部拿走也可以。”基因组学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可供研究的范围很广,杨锐的离子通道实验室的规模渐渐扩大,就要大家自己找项目来申请了。

对资深研究者来说,找项目什么的是最简单的事了,也无人反对。

“有时间要求吗?”许正平多问了一句。

杨锐嘿嘿的笑了两声,说:“下一批资金到位的话,肯定不会是平均分配了,所以……大家自己安排时间。”

挂上电话,杨锐能够想象到实验室里诸人纠结的神情。

好好过个春节这种事,做了科研以后,就不要想了。

科研从来都是全球竞争性的,你在家里过15天的春节,美国人可不会因此而延长圣诞假期——想过春节的,想过泼水节的,想过宰牲节的,完全可以进入时间竞争没那么激烈的产业界,或者当一名拖稿的作家,技术和专利这种东西,要是拖稿拖到了别人做出来,那之前的工作就白辛苦了。

杨锐自己也是不准备大过春节了。

他抢在春节以前,将西捷工厂和西堡镇中学的实验室整理了出来,就开始为更新PCR技术做准备——等到年三十以后,再想找工人或者仪器设备商来帮忙就难了。

好在河东省政府很重视杨锐的工作,负责联络的干部听说杨锐有意重整实验室,立即从平江调了一支专业的搬家队伍过来,纯国企的工人们虽然有些懒洋洋的,但手里的活计还是非常不错,在杨锐的指挥下,一群人将本来准备给药厂用的几台机器先搬了出来,临时装到西堡中学的实验里,然后等着杨锐用完了再拆回去。

实验室也因此得到了省级重点工程的殊荣,比西堡中学更早的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