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永不停息(第2/2页)

八十年代的中国人,却远远没有矫情的资格。

事实上,八十年代的中国人,能不矫情的奋斗,已经是祖辈用命换回来的了。

同样的发展中国家,如肯尼亚之流的国家,倒是想做一些大规模的基建,喂饱国内的国民,教育自己的子孙,偶尔享受一下现代社会的福利,再吃一点美式的牛排,弄一点法式的红酒,捞两网大鱼生吃……

但它们并不能。

为了不影响到各种已经建成的各种自然保护区,肯尼亚做任何形式的基建都非常的费力,用事倍功半来形容简直属于夸奖。

不管是铁路还是输电线,在肯尼亚做建设,首先就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环评工程,而且是欧洲或者美国制定的高标准的环评工程。

这些环评工程,不可避免的迫使各种工程建设绕路,增加成本不说,还会无限的提高工程难度和时间。平路不让走,隧道不许打,架桥不沾水都是轻的,建设期间的运输和后勤更是堪称灾难。

即使如此,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依旧会处处受阻,来自欧美或者非洲本地的环境保护组织,依旧可以不顾合法的环评是怎么说的,他们只关心狐狸妈妈能不能喂饱自己的三只小狐狸。

至于内罗毕市区的人类妈妈是否能够喂饱自己的三个孩子,那是人类保护组织的事,专人专责,各管一摊,堪称伟大的系统。

就是因为这样伟大的系统,自1902年以后,肯尼亚就再也没有修建过铁路了,期间倒是有当地政治家想要推进此事,终究为了世界人民的权益,为了世界人民的自然保护区而放弃了。

归根结底,还是他们流的血,付出的努力不足。

中国人不用穿越时空,只要阅读自己的历史,就能看到肯尼亚人的窘境。

环境自然是需要保护的,但是,牺牲哪些人来保护它们,是需要流血、奋斗和牺牲的。

当中国人付出了自己的流血、奋斗和牺牲之后,他们才有了保护自己还是保护动物的自由,才有了在越南坐高铁,去肯尼亚看斑马,去缅甸玩蛇的自由。

相比之下,直到2015年的时候,肯尼亚才开始建设百年来的第一条铁路,负责工程建设的,是30年前和他们一样贫困落后的中国人。

而30年后的中国人,能有资格在别国的土地上,建设极具经济和政治价值的铁路,依靠的正是祖辈肩膀上的厚茧,虎口撕裂的痛楚。

“李家村青年突击队,加油干啊!”

“黄家先锋队,坚持到底!”

“南电民兵队,永不停息!”

山坳两侧,吼声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