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7章 一幕歌剧(第2/2页)

这两个故事也告诉科学家们,要做被人看得起的人,不要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发现了点什么厉害的东西,就想也不想的冲上去宣读。

想要做那种,随便说点什么话,就有一群人跑去帮你证明的人,你得首先是一个说得出有价值的话的人。

强悍的大科学家,对于自己做不了,自己的实验室也做不了的课题,就像是丢一根被啃过的骨头似的,让大家去争抢。

自己不会损失什么,别人也能得到实惠。

有的时候,强悍的大科学家也会在参加会议的时候,无意间从牙缝里,调出前天没咽下去的肉丝,有反应机敏的将之抢走,也是没办法的事。

拾人牙慧什么的,对科学家来说,也算不得恶心,比这更恶心的事,大家都在研究呢。

一场酣畅淋漓的讲座,用时整整两个小时,中间连一个休息都没有。

看到后面的阿斯特拉工作人员提醒时间到了,杨锐才放缓了语速,合上讲义,道:“今天的内容,讲的还不是非常具体,另有一些问题,尚未说到,我们明天还会有讲座,欢迎大家再来。”

说这个话的时候,杨锐也是有些不安心的。明天要是人变的太少了,那可就尴尬了。

天底下的事,不是你拿出了好东西,大家就会认,若是那样的话,科研界可就轻松了。

杨锐看向下方,下方的瑞典人也看向杨锐。

杨锐没再说话,他是讲完了。

瑞典人也没有要站起来发言的意思,他们的集体主义在此时表露无疑。

杨锐有点失望,怎么说也是很精彩的项目来着。

迟疑中,杨锐走下了讲台,如果动态质量重测法行不通的话,他就得快点考虑转向了,在瑞典呆的越久,他的态度就越分明,得有足够的声望才能继续呆下去。

一步,两步,杨锐就要走出门的时间,掌声突然响起。

还有几名瑞典人,一边拍手,一边走上前来,似乎在表达隆重之意。

杨锐莫名的觉得自己像是帕瓦罗蒂锐:刚才我唱的莫非是歌剧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