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315章 老大信息,三个方向(第3/3页)

“……国产大片的口碑,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了。而为什么口碑差?不是画面丑,不是特效假,不是演技差,大多数就是差在剧情、故事上。这就是剧本的问题!无论是原创还是改编,无论是名编剧还是名作家,我们缺的就是一个有诚意的精彩故事。”

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李岩直接问道:“我想你也研究过很久了吧?你对剧本的建议是什么?”

“从现在开始,我们公司三方面出击:第一,对外不限要求的重金征集好剧本;第二,专人在网络小说里面寻找合适改编的原创小说;大三,想名编剧、作家约稿。”乔攀郑重的说。

李岩有点惊讶:“我想无论是导演还是电影公司,都最倾向于第三项吧,看你的意思,你更重视前面的两项?”

乔攀苦笑道:“就因为大家都重视著名编剧、作家,而真正能写出好的、关键是合适改编电影的名家,并不多。或者说很多,但不是每一部都合适。电影时间有限,不能像电视剧一样慢慢的去铺垫、表达。同样的,编剧、作家也有专业知识的限制,即便多人合作,也可能出现一线不了解的常识错误。”

“那普通编剧、网络作家,错误岂不是更多?”

“首先,这不是一点的。普通编剧可能多个本子才能被采用一个,这迫使他们首先自己审核、修改,拿出更精品的东西,而被退稿之后,也会根据指出的问题修改。也不乏多年磨一剑的精品;这样一来,未必比每一部都能被买走的名家出好故事的可能性更低。网络小说不用说了,都是天天连载,天天交流,有问题马上会被读者指出来,然后即使修正。说老实话,现在有一些电影、电视的编剧弄出来的创意故事,远落后于网络小说。

其次:人数问题。对名家约稿,我们能找到几个;不限条件的征集网络小说筛选,我们的范围可能是几十、几百个,甚至更多。基数大了,挑出好作品的概率更多,只是会消耗不少的人力物力。”

对于他的建议,大家都在思索。江雪饮哼了一声:“乔老师,这不是消耗的问题,以我们现在的人手,能做的过来吗?只怕要专门招聘一批人来看剧本、看小说了!(我喜欢这个职业)”

乔攀不置可否:“没错,确实需要专门弄一个团队来筛选、推荐,这还必须是看小说、看电影很多的人。而我觉得,这是值得的!”

“养一群人来看剧本、看小说?有这花费,还不如直接买名家桌子畅销书的版权吧?”江雪饮实在有点难以接受。

在他们说话的时候,李岩却在暗暗算计,一个人年薪几万的话,十个人也不过几十万一年,而十个人一年专门做这个,可以过目多少剧本、小说?只需要发掘出来的故事,成功改编,就回来了,而这样的工作,需要的是兴趣,乐趣和观众心理,不需要中文系的本科、硕士什么的,还可以让一些职员、甚至学生来兼职,寓工作于兴趣,未必需要太高的薪水。

“我看行!”乔攀毕竟新加盟,李岩不想他顾忌江雪饮,当即把自己的考虑说了出来,然后拍案决定,现在通过了这个建议,即日开始筹备这些工作。

……

回到办公室,李岩拿出手机,准备拨打了一个电话,想要确定一下自己之前的猜测。

这时候,江雪饮自己推门进来了:“你是不是觉得这部电影成功了,就开始得意忘形了?这只是侥幸!刚才乔攀的建议,就是在烧钱!”

李岩笑了笑,问道:“记得我们的三月之约吗?”

“什么?”江雪饮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