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票房分账(第2/2页)

虽然墨菲的零片酬让比尔·罗西斯拿不到经纪人抽成,但他没有怨言,当初为这部影片的筹备和发行积极奔走,一方面是因为看好墨菲的前途,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能拿到一定的票房抽成。

这个数字不算高,却足以抵得上他在CAA年收入的3倍。

比尔·罗西斯能拿走25万美元。

从付出和回报的角度看,他也值得墨菲付出这笔钱。

另一方面,《电锯惊魂》在编剧工会、导演工会和演员工会都有备案,属于工会项目,在享受工会庇护的同时,也需要向工会缴纳一定的资金,按照好莱坞的惯例,这部分资金大部分都是在影片获得实际收入后缴纳。

所谓工会备案和保护,对《电锯惊魂》这种小项目来说更像是例行公事,工会根本不会过多关注,发挥的作用实际上也无从谈起。

但墨菲不打算赖账,好莱坞早就形成了成熟的游戏规则,在拥有一定的实力前,最好还是遵循这些游戏规则。

毕竟他现在是个导演,不是监狱里面的囚徒,更不是自由记者。

费用支出不止是这些,墨菲雇佣的菲力·拉舍尔、大卫·罗比、海伦娜和詹姆斯·弗兰科等人都是各自所在工会的成员,在1988年编剧大罢工之后,几大职业工会为旗下的成员们争取到了参与影片收入分成的权利。

虽然分成比例很低,但不想麻烦缠身的话,这部分钱是必须要支付的。

《电锯惊魂》制作中,墨菲雇佣的基本都是些没有太多资历的人,需要跟他们共享的红利并不多,在好莱坞很多A级大制作中,如果制作团队实力足够的话,往往能与制作发行公司分享一半的利润。

这也是很多好莱坞公司用出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的原因之一,任何公司都不想看到自己的成本被无限堆高,然后利润空间被压缩到很小。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小支出,在福克斯探照灯款项支付到位后,不算那复杂无比、墨菲到现在也很难彻底搞明白的公司税费的话,斯坦顿工作室北美票房实际进账在800万美元左右。

相比6189万美元的北美票房,这一数字好像很不起眼,但票房这块蛋糕远不是制作方独自分享,而且80万美元的投资换来800万美元的北美票房进账,十倍的投资回报比在电影业中绝对是惊人的存在。

何况,这只是北美票房,后面还有电视版权、录像带和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