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竹刻香筒(第2/2页)

还有一种香筒则是专门用来焚香的,因为需要香气向上升腾,所以这种香筒一般不会镂空,而且内部还会多出来一个筒胆,胆内底部会有一个眼,用来安插稳固熏香。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有关书香门第这个成语释义的一些争议。

书香门第中的“香”字,目前一共有三种解释,最为人们接受的一种是把“书香”二字联系起来理解。相传,古人为了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会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股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

第二种解释,认为“香”代表了祠堂、家庙、家谱,代表了一种传承,因为只有有传承的人家才能称得上是“门第”。

但也有人不认可上述两种说法,他们认为书香门第中的“香”,从字面理解指的应该就是这种香筒里放置的熏香。相比前两种,这个解释稍稍有点牵强,但也不能完全否定。

刘明先拿起香筒,看了一会儿说道:

“我主攻的是书画,所以就只能点评一下这个图案。香山九老图是竹刻里边最常见的题材之一,从这件东西来看,整个布图非常合理,人物、树木、岩石比例适中,搭配和谐,画面也比较精美,我认为是一件精品。”

说完,他将香筒递给何尚坤,

“你也经常看到不少瓷雕,发表一下意见呗。”

搞什么搞,瓷雕和竹刻根本就是两回事好不好?这个刘明,工作都不忘了开玩笑!

何尚坤摆摆手,示意他将香筒还给莫老,杂项大家都看不清楚,他又何必班门弄斧?

莫老点点头,带着考究的目光望向李逸,

“小李你怎么看?”

李逸从刘明手中接过香筒,仔细打量了一番,说道:

“竹子确实是老竹子,不过这物件不是什么不知名的竹刻家所作,这应该就是封锡禄本人的作品。”

刘明和何尚坤同时一惊,你小子,一个学珠宝玉器的小字辈,在莫老这种大家面前,你也敢乱点评?你知道真品和仿作的价差吗?你知道这个观点一旦成立,就代表着一个大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