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事情的真相(第2/2页)

张父以为在江徐这个大城市,能很快给张娟找到工作,但他想的太简单了。

大排档的洗碗工和勤杂工,张父过去问,人家一问年龄,14岁,再看到怯生生站在旁边的张娟,还有扛着摄像机在远处的导演组,立刻义正言辞拒绝,说自己不收未成年人。

问了几家都是拒绝,张父可能得到某个老板的提示,示意让导演组别跟着他们。

导演组收起高清摄像机,换成皮包隐藏摄像机继续跟着,即使这样,张父也屡次碰壁。

洗车店的老板看他们是乡下人,死命的剥削,要抵押身份证,交押金400块,每天管两顿饭,不管住,一个月给200块。

碰到个劳务中介公司,对方倒是热情,但想找工作?500块中介费先掏出来再说,张父傻了眼,500块啊,他们家半年都用不完!

站在城市的街道,张家三人举目无亲,甚至连人行横道的交通红绿灯都不敢照着走,不知道地铁站口为什么这么凉快,不知道为什么街上全是车,全是行人,三人也就张父在二十年前来过江徐,母女二人最多只去过镇上,他们与大城市的热闹繁华完全无关!

导演组给他们找了便宜的青年旅社,盒饭和矿泉水也是敞开供应,但张家仍然保持着对导演组的不信任感,尤其是张父,还想试试。

试试也无妨,他们在江徐找了三天工作,收获寥寥,之前那一家洗车店还是开价最高的,至少一个月还给200,而其他所有的地方,一看是个14岁的童工,最多只提供两顿饭。

张父问能不能加点,对方直接丢一句出来:“还想要钱?城里勤工俭学的初中生高中生多如牛毛!他们连两顿饭都可以不用管!每天自掏腰包,吃的比我们老板都要好,他们自费出来社会实践,自愿体验辛苦生活,这些免费劳动力,一抓一大把!”

张家所有人都惊讶了,他们不敢想象,难道城里人做事都不要报酬?出来体验打工的学生,吃一顿饭要三十四?这个世道变成什么样了?

在张家人的迷茫中,导演组提出一个建议:“我们杨导说了,希望你们去江徐师范学院看看,今年的《中国好声音》冠军是李奇,你们是老乡,应该有话可以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