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神一样的反向配乐(第2/3页)

林在山当然也不想反步骤的录歌,但身边没人帮忙,一切都要靠他自己,他刚刚又唱出了非常完美的版本,他现在只能利用所有的天赋才华,来试着反向的给这首歌配乐了。

他之前并不是没有做过这种事,所以他有信心给这首歌做的更完美。

“你帮我抓一轨鼓点,我听听感觉。”

“好吧。”

既然林在山坚持要做,张鹏飞也只好帮忙录音了。

信徒乐队的人意识到林在山是要反着来给歌曲配乐,全都傻了!

他们从来没见过这样录歌的,这不开玩笑呢吗!

有谁是先唱好歌,再录伴奏的啊?这对于乐手的要求也太高了吧!

他们倒要看看林在山怎么给这首歌配乐。

明白了林在山要做什么后,孙玉珍也很担心林在山这样做会让这首歌变得狗尾续貂。

其实不用再配乐了,在单键盘的伴奏下,林在山婉转的歌声已经足够拥有说服力,她觉得这个版本的《蝴蝶》已经很强大了,应该能够顺利过选。

但不等她多劝,林在山已经进了录音棚,在认真的调整架子鼓的位置了。

夜已经很深了,林在山还在如此专注的工作,孙玉珍心下莫名感动。

如此一个有才华、有态度的音乐人,怎么就沉迷了这么长时间呢?孙玉珍真是不理解。

白鸽其实也不理解林在山为什么要反着给这首歌录伴奏配乐。不过想到林在山之前讲的:他要录出一个完美的版本去征服东方台的人。她料想眼下林在山正在做的,就是在朝着完美的方向行进吧。

既是如此,白鸽就不质疑什么了,她崇拜她老爹的才华,更相信她老爹的选择,她坚信她老爹一定会弄出一版完美的《蝴蝶》!

棚内。

调整好架子鼓的位置后,林在山戴上监听耳麦,试着敲了一阵鼓点,听着耳麦中的声音反馈,他朝外面的张鹏飞做了个向下压的手势,示意张鹏飞将鼓点的音量稍微调小一点。

张鹏飞照做了。

林在山重新试音,还是不满意,又让张鹏飞把鼓点的音量调小了一格。

就这样精益求精的调了三次,林在山才终于满意。

随即,张鹏飞将林在山刚刚录的《蝴蝶》通过耳麦放给林在山听了。

因为要绝对安静的录音,张鹏飞只在耳机中放出了音乐,录音棚内外都没有音乐声。

只有戴着监听耳麦的林在山、张鹏飞、孙玉珍三人能听到刚刚林在山唱的《蝴蝶》。

其他人都是静静的看着林在山在空中慢慢的很有节奏的晃着鼓槌,好像是在找切入的时机,那感觉就像在演默剧。

当耳机中的歌曲推进到第一个高潮乐段,唱到“每次一见到你心理好平静”这句中的“见到”二字时,林在山突然下了鼓点!

孙玉珍和张鹏飞在监听耳机中听得很是真切,林在山这鼓点突然一加进去,一下子就强调出了歌中主角见到蝴蝶时那种心境的变化,歌曲的高潮由此变得更加澎湃而令人触动!

林在山切入鼓点的瞬间之美妙,让音乐解读力颇高的张鹏飞一头喜庆的锅盖头差点没立起来!

他发根都被刺激麻了!

那感觉就好像足球迷看到了一记精彩的世界波进球,张鹏飞对于林在山选择的这个切入鼓点的时机,简直叹为观止!他心想这切入的也太有水平了吧!这大叔真是个天才啊!

孙玉珍的音乐素养比张鹏飞差了一点,但听着林在山恰到好处的切入了鼓点,她一瞬间就觉得这首歌变得高大上了!

由此,孙玉珍也生出了和张鹏飞一样的感觉:这大叔真是个天才!

切入鼓点后,林在山手里的鼓槌就没再停过,顺着他自己歌声的牵引,他挥洒着鼓槌上的灵感,一气呵成的打了三分多钟的套鼓,完美的给这首《蝴蝶》反向配上了鼓点。

在林在山自己听来,有了鼓点后,这首歌就像一个有了骨架的人,明显变得更加有支撑力更加有饱满度了。

信徒乐队的五个男生在录音棚外间看的完全傻了,他们听不到音乐,只是看着林在山在投入的打鼓。

“咚擦擦……咚擦擦……咚擦擦擦擦……咚擦擦……咚擦擦……咚擦擦擦擦”林在山一直在反复的敲打着这样的鼓点,时不时的敲出一段鼓花来烘托气氛,其沉醉在音乐中的那种专注的眼神和职业的态度,让这些后辈晚生们都心生敬意。

他们本来觉得他们玩音乐就够有态度的了,但看到林在山操着“老迈”的身躯在静默的录音棚里无比苛求的完善着自己的作品,他们这才明白:什么叫做对音乐的追求与热爱!

不管这大叔是不是装逼,他都用他的才华和态度征服了这五个年轻人。

听着林在山节奏感十足的打着鼓,恍然间,张昊都有种想拜师学艺的冲动了。

在张昊看来,这大叔简直就是世外高人!玩音乐玩的实在太牛逼了!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此后的一个小时里,张昊等人都要跪着看林在山的惊人之举了!

这大叔不光给《蝴蝶》配了鼓点,校准了好几次节奏后,他还给《蝴蝶》反配了贝斯、吉他、以及多键盘和声等多种乐器的配乐!

每配一种乐器,他都要重新抓出一条音轨来,但并不着急给这些音轨混在一起,而是不停的丰富着歌曲的伴奏。

到最后,他甚至亲自上阵,为自己的歌录了好几条人声和声!各种奇怪的拟声词都唱出来了,张鹏飞等人都听傻了!

林在山每加一条音轨,都是单加的,并没有混在一起,所以张鹏飞就算是专业人士,都难以理解林在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灵感做这样的选择和搭配。

要说张鹏飞也算是半个制作人了,经他手下录过的业余歌手专业歌手没有上百,也有几十,他从没见过有哪个歌手或团队像林在山这么录音的!

也难怪张鹏飞没见过,别的歌手或制作人创作歌曲,都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林在山则纯粹是“装配”。

林在山脑子里早就有了上一世的音乐大师们反复修正完善过的经典作品了,他只要照着大师们精雕细琢过几十次乃至上百次才最终完成的作品,去反向装配音乐就可以了。

干这样的事,林在山还挺自High的,认真的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后,他终于定位好了各轨伴奏乐的声场和音量,将所有的音轨都混在了一起,一首极具诚意的由他一首操办了所有工作的完整版《蝴蝶》——正式面世了!

“抠抠你们的耳朵,准备见证奇迹吧!”

熬夜做好了这项大工程,林在山难掩心中的得意,让众人做好准备,他按下了播放键,让这几人最先听到他的满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