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军歌嘹亮(第3/3页)

而且,因为楚河出道以来,杀地基本上都是魔道大佬,所以虽然他自号邪王,天下人却仍当他是正道侠士。尤其当人们听说连胖贾安隆这种魔门魁首一级地人物,都因为楚邪王而改邪归正,弃暗投明。人们对楚河的风评便更加好了。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蓝胖子炒作地因素。改良了造纸术。发明了活字印刷的蓝胖子现在又搞出了报纸,除了在报刊上连载些丰富老百姓业余生活的小说之外,还刊登了不少吹牛皮炒作的新闻。

总之一句话,楚邪王现在已经红得发紫了。听闻他割据蜀中,占领汉之后,已经有不少寒门人才、武林人士入蜀投靠。大大缓解了蓝胖子地人才压力。

而这段时间石老邪也并没有虚渡光阴。他联络了不少前隋的官员同僚,邀请他们入蜀做官。他现在在外活动时,一律以“裴矩”地身份示人。裴矩经略西域,助隋平吐谷浑,只用计谋便分裂了当时强盛无双的突厥。为华夏立下大功,声望极高——当然,这对华夏有大利的功劳,在慈航静斋看来,却是造成无数吐谷浑人、突厥人惨死的弥天大罪。这只能说明,静斋的价值观还真的和华夏人不一样,太他妈国际主义人权战士了!

老石唯一地失误就是怂恿推动了杨广征伐高句丽,造成强隋渐弱。终至灭亡。虽然隋亡还有很多更深层的原因,但裴矩的行为,确实算得上隋亡的诱因之一。当然,这个大黑锅最终是被杨广背了。对老石的声望损失不大。隋亡后。老石地同僚有不少赋闲在家躲避兵灾的,给他一招揽,还真邀了不少人过来。其中甚至还有袁天罡这等后世大大有名的神棍。

当然,老袁本身就是成都人,还当过隋庭的县令。隋亡后他本无所事事。在洛阳给人看相骗钱。老石跟这位道门大能并不是很熟。也就是随便写了封邀请函,没想到袁天罡还真的回成都了。大概是想为家乡人民做点贡献吧。

巴蜀的军事由蓝胖子、负责,老石偶尔会过问。内政则由老石主管,按三省六部制搭建政府框架,行政人员由原隋庭官员及巴蜀本地人才、寒门士子等等组成。经过最初的磨合期之后,内政方面因为有老石这等富有领导经验的人才负责,运行基本良好。而军事方面,也勉强算是上路了。

楚河并没有多管这些事情。他主要负责起草新律法,这个法制主义者,即使到了这个奇怪地世界仍未放弃他的法制理想,继宪法草纲之后,他现在又在制订刑法了。

峨眉论剑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方面主要是小暄暄负责的,请帖什么地都是她负责设计印刷。说起来,小暄暄的肚子越发庞大了,预产期也越来越近,就在这几日了。

事情都在良性发展之中。唯一让楚河觉得有点纳闷的,便是岭南宋阀的反应了。按理说,巴蜀被楚邪王割据的情报应该早就传出去了,以宋缺向来对巴蜀地重视,不应该不做出反应。可事实是,天刀大人直到现在还未对巴蜀事变发表任何看法,就连宋家也是异常平静,甚至连向巴蜀运盐地生意都没停下——巴蜀的盐一向是靠宋阀供应地。

当然,蜀中不是缺盐,事实上,蜀中的井盐绝对够支持巴蜀人民的生活,甚至还能外销创汇。只是之前井盐现在还没被发现罢了。不过现在不同了,蓝胖子早已开了金手指,勘探出蜀中井盐了,现在已经开始开发。当然这个消息而今还在保密之中。毕竟在现在这个时代,盐可是战略资源,能多储备一点,还是多储备一点的好。

“宋家为什么没反应呢?难道天刀大人怕了我这个小邪王了?真是难以理解……”楚河一路想着心事回到家中,刚进大门,便见小暄暄与婠丫头满脸严肃地对坐在院中。

“怎么了?好久不见你们这副表情,是不是又吵起来啦?”楚河笑呵呵地问。

“情报部外勤人员传来消息,”婠丫头站起身,迎向楚河,将一张泛黄的纸条递到他手中,沉声道:“江淮霸主杜伏威被人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