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书院

这事儿都不用邵坤关注,村子里不少人盯着呢。都在指责邵大嫂好日子烧的,非要弄种事儿,连带着邵母和邵大哥都跟着抬不起头来。

她觉得二十两银子挺多的,还能拿捏着孩子一直挟持邵大哥。但事情却并不如她预想的那样。

她回娘家没说被休,但村子里都知道了,哪里还能容得下她。

附近的村里也都指望着邵坤过活呢,得罪了他,将来不收他们的菜了怎么办,邵大嫂手脚不检点,连累的哥嫂家的孩子都不好说亲。

娘家把她赶出去,邵大嫂仗着手里有钱就想在娘家的村里租个房子。结果人家一听是她要租,宁可空着也不租给她。

甚至还说了点歪风邪话。她成亲这么多年孩子都有俩了,邵家分家她主事儿,婆婆也不事儿多,在乡下看来是绝好的姻缘了,还不知足。

邵大嫂在大牛村没受气,在娘家村里都补回来了!甚至还有人泼水,让她要走远点走,别连累了他们村姑娘的名声。

给她气的够呛,孩子们也跟着哭。

一哭可不得了,大伙儿又注意到孩子了。男丁在乡下十分金贵,她拐走邵家的金孙,回头邵家反应过来有她受的,一群人在那又骂又讽刺的。

邵大嫂的娘家直接套车给两个孩子给送回去了,还警告她别总闹事儿。邵家虽然脾气好但也有底线,她要是样作下去,回头惹恼了大牛村连带着他们都要跟着受牵连。

但娘家也没有做绝,让她揣着二十两银子节省一点花,等过几年大伙儿把事儿忘得差不多了,再找个人成亲,务必远点嫁着,不然没人敢要她。

当天晚上孩子就回来了。

邵大嫂的娘家看见邵大哥倒不像是大家预料的那样剑拔弩张,反倒是颇有些抱歉,还说俩人过不下去是缘分到了,邵大哥年纪轻轻的不可能不再找,只希望将来再找对前面的孩子好点。

邵大哥无论对邵大嫂多少怨恨,但孩子毕竟是他的,立刻答应了。

结果前脚岳丈家走了,后脚媒人就上门,说手里有两三个好对象给他挑,其中还有一个是没成过亲的大闺女。

大牛村的男人能挣钱,邵大哥跟邵坤是亲戚,在旁人看来就是最好的成亲人选。

邵大哥把媒婆打发了,刚休妻被折腾的有点心灰意冷,暂时不想找。

但所有人都知道就是早晚的事儿。

还暗骂邵大嫂为了二十两银子给新人腾地方,目光短浅……

邵坤对事儿倒是没有评价,他眼下还有另外一桩事儿要忙活。

师父姜安民找上他道:“我们办学,你出点钱。”邵坤现在的粮铺和果蔬铺还有美食城都很火,想来也不少赚。

姜安民要推广寒门学子读书的事儿,本是一桩利国安民的好事儿。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银子推不动。

他虽官职不小但俸禄不高。就是全拿出来也是杯水车薪,不得不出来化缘,可是那些商家被邵记挤压的不轻。办县学希望他们出钱,顿时来了主意,希望上头出面制裁邵记,这样愿意多出一些钱。

这种事儿姜安民是不肯的,邵坤可是他唯一的一个入室弟子,又没干什么违法乱纪的事儿。怎么好用官职出来制裁呢?结果些人耍无赖,意思是不制裁邵坤,一文钱都不会出。

弄的姜安民直上火。

找上邵坤,希望他能出点钱,别的再用县里的税收顶一阵,先把寒门学子入学的事儿推广下去。

邵坤听明白缘由,道:“既然别人不肯出,那银子我包了。”直接拿了五千两。

姜安民最近为事儿愁眉不展,本以为邵坤能拿出五百两就行。没想到邵坤却十分支持,一下子就拿出五千两银子,够他赚多少的。

为天下寒门学子么大公无私,这份情操多少人都比不上。

姜安民犯愁的事儿突然迎刃而解,心情别提多高兴了,有了五千两银子,够盖校舍,买笔墨书本了。

邵坤道:“就一点小小的要求,在校舍上写明是邵记提供的就行。”邵坤可不像是群人么短视。

姜安民早在几十年前就是状元出身,是有真才学的。寒门学子能有样一个便利学习的机会,一定会如饥似渴的学。将来若真的有一个两个考上科举,也算是一份情。

人生在世,要么图名,要么图利!

他这辈子是没啥大的野心,但是可以给儿子将来搭桥铺路结善缘。

这些对姜安民来讲都是小事儿,答应的十分豪爽。

他是实干的人才,又有白公子和关玉杰样的左膀右臂帮忙,再加上五千两银子的威力。很快县里开了树人书院,下面还有一个小小的邵记二字。

瞬间让不少寒门学子奔走相告。

这里有大儒讲学,所有人都可以报名,通过测试者,束修交的少还包食宿。对很多外地的书生十分友好。

每年开办春秋两季招生。第一批计划招收两百人,但是寒门学子实在是太积极了。报名竟有三千余人。实在没辙了又在原本两百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百人,个个都是十里挑一。有几个好苗子连姜安民样严格的人都十分满意。

这种严格的入学选拔之下,能选上的人都是小有名气的才子,甚至还有童生和秀才种带功名的。

对他们而言能考上树人书院心中兴奋不亚于考县学,学无止境,寒门不乏刻苦读书之人,但书本笔墨都太贵了。想要读下去就要家里源源不断的支持,很多寒门学子天资极高却因为束修和笔墨费被迫放下学业,壮志难酬。树人学院一开,无疑带给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希望。

校舍是新盖的,连被褥都不用拿都是新弹的棉花,还有两身衣服发放。笔墨有定量,学堂测验考的好还能有额外的奖励,这些都来自邵记的捐赠,邵记两个字就缝在他们的被子上,衣服上,甚至纂刻在笔杆上,所有学子都非常感激。

甚至还把个书院私下叫为邵记书院。

好多商户后悔不迭,没想到邵记般无耻还打广告。士工农商,商人地位最低,无论是养名厨养名妓甚至请书生们题字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花费高效果一般。邵记拿花小钱办大事儿。援助县学,只要经营下去绝对能在广大学子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真是想不到啊!

可是就算少缴纳束修,包吃包住仍有寒门学子捉襟见肘。在县城里总有些花钱的地方,想参加诗会,流水曲觞需要少量银子,这都是提高名声好的去处,没银子却不行!就此邵坤还想了别的办法。

这天,刚下了县学,就有好几个书生就结伴离开,来到了邵坤家米粮库房边。

“来晚了。”后来的书生不无遗憾。

小小的院落摆放着四十张单人的木头桌椅像考试一般。若是来的晚了就只能跟别人商量腾出半个桌子站着写,也不叫人白腾地方得给对方五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