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2/2页)

韩皎收敛思绪,神色郑重地告诉这群孩子:“没错,老爷穿官服,今天,本官就要当你们的青天大老爷,为你们做主。只要你们肯听本官的差遣,今日有粥吃,日日有粥吃,往后还有地种,有房子住,就跟回家乡一样,你们愿不愿意相信我这个青天大老爷?”

一阵安静。

孩子们茫然的目光里,有希望在死灰复燃。

陡然间,山谷里爆发出一声齐齐的回应:“相信青天大老爷!”

于是,韩皎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先让孩子们去流民营地奔跑传话:

“朝廷派来抚民的青天大老爷来了!一会儿粥棚搭好了,乡亲们排队领粥,不得争抢!患病的流民和年纪大的老人优先排队!朝廷开仓赈灾,万兆子民共享灾粮都管够!不得争抢,凡有争抢者,一经抓获,三日不得领粥!”

“凡有争抢者,一经抓获,三日不得领粥!”

第一波“公告”通过孩子们传遍了营地,韩皎看见面色麻木的老人妇女们纷纷走出帐篷,朝他的方向望过来。

韩皎继续下一步计划,让回来复命地孩子们,继续去营地里喊话,选五十个力气够的村民来帮忙搭建粥棚。

不久后,营地里选出了五十个流民来了,全都是三四十岁的妇女。

青壮年地男人们已经全都逃去了山上,剩下的壮年女人,比老人们有力气。

韩皎让十几个流民,把营地北边堆积的物资,抬到各个施粥点,开始搭棚架锅,剩下的人,去东边的小溪打水。

因为流民不能走出山谷大营,扛粮食的活还是韩皎一个人在干。

平时不健身,到了这种关头真要命,扛到第十二袋大米,韩皎实在是要升天了。

放下大米,韩皎侧头看向周围的粮仓守卫:“你们想立功吗?”

守卫们没理他。

韩皎自顾自说道:“把山谷里的灾民们安抚好了,让他们告诉山上的叛民,朝廷没有抛弃他们,山上地叛民们自然会下山投降。所以,你们只要协助本官安抚这里的灾民,平乱的功劳,你们都有份。”

守卫们依旧没理他。

守卫都知道,韩皎既然自己搬粮食,一定是没得到都察院官员的允许,只不过因为韩皎也是负责赈灾的官员,才没有守卫阻拦,这属于官员们内部分歧,守卫们不敢插手。

韩皎无可奈何,只能咬牙扛起第十三袋大米,可还没站直身体,就倒在了地上。

实在是搬不动了。

韩皎靠着大米,盘腿而坐,再次开启嘴炮技能,仰头看着一群无动于衷的守卫,问道:“你们都是外地来京当差的吧?父母妻儿一起来了吗?”

守卫们疑惑地面面相觑,有人小声回答:“都在老家呢。”

韩皎点点头:“你们都是哪个州哪个县的百姓?去年多地发大水,你们乡里的田地没遭殃吧?”

有人回答说:“没有。”

韩皎叹道:“那就好,田被淹的村子可惨了,就像这大营里的老人孩子和妇人,都没什么念想了,只盼着在外的汉子能活下去,你们的父母妻儿,也该是这般盼着你们好好活下去。”

守卫们沉默了。

忽然,有一个守卫默默出列,弯身扛起韩皎身旁的大米,对着韩皎小声开口:“大人,俺替您扛几袋大米去大营门口,劳您自个儿扛进去,让流民接一下就成,别让程大人知道,不用记俺的功劳。”

韩皎总算找到了帮手,虽然吵架吵不过徐阁老,动员能力还是很稳的。

等到大米都下了锅,那负责抚民的都察院官员也无可奈何,只能调遣官兵,一同参与管理。

韩皎正忙着监督流民排队秩序,有士兵忽然跑进来禀报:燕王与翎王殿下请韩皎去山下军营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