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传经送宝(第2/2页)

“哈哈,好,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王建林笑容可掬。

既然参加这样的座谈会,“传经送宝”乃是必不可免的流程,刘伟鸿也没有过分客气,挺直了身子,脸上笑容也收敛起来,变得比较严肃。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刘局长并没有拿出发言稿,也没有打开笔记本,就这么开了口。

在这样的场合做即兴发言,刘局长果然是自信满满。

世家子就是世家子,确实有与众不同之处。

对于刘局长这种自信爆棚的表现,龙宇轩郑晓燕等人倒是早已经习惯了。刘伟鸿年纪虽轻,工作经验却当真丰富,久安国企改制工作的报告,曾经得到过洪副总理的亲口肯定,作为相关经验,写进了国务院指导全国国企改制的文件之中。方黎他们正在进行的立法筹备工作,其中的一些条文草案也有不少借鉴了刘伟鸿的工作总结,当然,包括辽中的调研考擦报告。

在国企改制工作方面,刘伟鸿很有发言权。

当下刘伟鸿侃侃而谈,将这些年有关国企改制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国务院国资办的一些指示精神,结合起来,给陇西省的同志们“传经送宝”。

一开始,陇西的同志,包括王建林在内,都是脸带礼貌的微笑,眼神却有些涣散。尽管主持召开或者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乃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功,但要他们当真对这些会议产生何种好感,总是那么聚精会神,却也实在难以办到。

领导干部也是人嘛,又不是输入程序的机器。

但随着刘伟鸿的发言逐步深入,陇西干部的神情渐渐发生了变化,眼神不再涣散,而是开始专注地望着刘伟鸿,听到精彩之处,不少人情不自禁地微微颔首,似乎“我心有戚戚焉”。

郑晓燕嘴角便浮起一丝笑容。

刘二就是这么牛皮,总能在不知不觉间便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貌似很多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领袖人物,俱皆有这种天赋或者说有类似的本领,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越来越多的普罗大众。

与王建林一样,郑晓燕也特别关注陈剑,贺竞强和其他平原干部的神态变化,她发现,陈剑贺竞强张培恒顾铁成等平原市的主要领导干部,自始至终,都对刘伟鸿的发言非常关注,听得很是认真,不曾有丝毫的走神。

毕竟刘伟鸿此来,与他们都有密切的关系,不关心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