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章(第4/5页)

二妞睁大眼,露出害怕的神色。

陈芸问:“现在还不数吗?”

她连忙低下头开始数钱。

陈芸给的四十块里面有两张十块,三张五块,还有几张一块五毛的。

二妞数了半天,越数越乱,急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别急,咱们慢慢来,先把几毛钱的数清楚,一共多少?”

二妞数了一遍,掰手指算了算:“一共二十毛。”

“二十毛等于几块钱?”

小姑娘有点卡壳,陈芸又问了一遍:“十个一毛是一块,那二十个呢?”

她手指动了动,有些不确定地伸出两根手指:“是两块钱。”

“对了。”陈芸点头表示肯定:“现在再把这两块钱和别的钱加起来,一共多少?”

这次二妞算起来就比较顺畅了,很快加减完毕,大声说:“一共四十!”

“没错,真聪明,以后别人给你钱都要先数一遍知道吗?”陈芸笑着推了推她的肩膀:“好了,去买半导体吧。”

“嗯!”二妞点头,心情有些雀跃,脚步轻快地去了柜台旁,付过钱票。

收银员核算之后拿了台收音机出来,这时候的收音机又大又重,一个小姑娘不一定拿得住。

陈芸过去接了,牵着二妞离开,路上又把她夸奖了一番,随后去别的柜台买了几节收音机用的电池。

两个人手牵着手走出去,在那辆上海牌汽车旁边找到了那四个人。

郑卫华最先看到他们,走过来接过收音机和电池,问她:“没买其他的东西?”

“没什么要买的。”陈芸看向前面:“他们几个就一直这样?”

郑卫华说:“之前铁蛋差点爬到车底下。”

陈芸:“……我去叫他们。”

她走过去,扬声道:“妈,东西买好了,我们走吧。”

“这么快啊?”肖月珍不舍地收回视线,看了看女儿:“你买什么了?”

“半导体。”

陈芸又去拉那两个男孩子。

背后突然传来肖月珍放大的声音:“你买什么了?”

陈芸被吓了一跳,拍着胸口转身:“妈你吓到我了。”

“我才被你吓到了。”她走过来扯了扯陈芸的袖子:“怎么突然买这么大件啊?”

“家里缺一个,就买了。”陈芸说:“要不然整天在家里,都不知道外面什么样了。”

“你啊,就知道瞎花钱。”肖月珍小声说:“卫华也不知道劝劝你。”

陈芸说:“你还是别指望他了,他之前就说买收音机被我给劝住了,这不还省了点工业券给卫军。”

肖月珍:“……”

“行了妈,一个半导体才四十块钱,我一个月工资都够了。”

“那你不要吃饭啊?”

“家里又不是我一个人赚钱,还有郑卫华呢。”陈芸挽着她的胳膊,叫上兄弟两个:“好了,我们回家吧。”

收音机的四十块钱对很多有正式工作的人来说都不算太多,咬咬牙就能买到一个。

铁柱在教授家的时候就听过半导体,里面还能手到海那边的台,说一些这边不好的话。

如今看到自家也买了半导体,铁柱就跟弟弟妹妹还有肖月珍说这东西要怎么用。

收音机放在茶几上,铁柱竖起天线,打开开关,对几个人示范:“只要扭动这个地方,就能收到广播了。”

他对几个人示范,拧着调台的开关,不一会便传出来一首歌。

这歌几个人都会唱,肖月珍跟着广播一起哼起来。

一首歌唱完,二妞带头鼓掌:“好听。”

肖月珍有点不好意思,坐到旁边,咕哝着说:“这半导体还挺有意思的。”

这个时候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逐步建立,收音机能收到好几个台。

但如今这个年代的广播电台主要是传播新闻、宣传革|命的作用,娱乐只是其中的一个附带。

收音机买回来之后,肖月珍很快就喜欢上了。

她最喜欢听中央广播电台的一档评书节目,每天中午吃完饭都要听一会。

郑卫华见状,便和陈芸说:“我看妈挺喜欢听广播,不如我再弄张票来?”

“你给票她肯定不愿意买,不如把票寄给卫军,让他来买吧。”陈芸说:“正好卫军也有工资,咱们一个出票一个出钱,刚刚好。”

“那卫军是不是有点亏?我弄票简单点。”

“那咱们就再出十块钱。”陈芸摇摇手指:“不能再多了。”

郑卫华喷笑一声:“好,都听你的。”

转眼肖月珍在这住了大半个月,她才来的时候种的菜都发了芽。

最近天气太冷,菜苗都涨的不太好,肖月珍每天要去阳台看好多遍,回来时忧心忡忡。

“别把这苗给冻死了。”

陈芸洗了一个苹果,给她分了一半:“本来这个时候就不适合种菜啊。”

“谁说冬天就不能种菜了?”肖月珍说完又叹气:“咱们那边这时候还能种菜,你这不行,冷的太快了。”

陈芸也有点感觉:“最近确实有点冷。”

她咬了口苹果,看到肖月珍身上的衣服,摸着有点薄了。

肖月珍照着自家那边带的衣服,放到这边就有点不太够。

陈芸说站起来:“走,妈,我带你买点布做衣服。”

她拉着肖月珍起来,和孩子们说了一声,让他们在家属院玩可以,但是不可以出到外面去。

家属院里都是熟人,在院里怎么跑都没关系,出去就有危险了。

几个小家伙答应的很干脆,铁柱还做了保证。

陈芸还是比较能信得过铁柱的,闻言便放下心。

她带着肖月珍买了布和棉花,准备送去裁缝店,肖月珍不让。

“衣服我自己就会做,非得给裁缝送钱?”

陈芸说:“裁缝做得快点。”

“我也不慢。”肖月珍说:“你要是给我个缝纫机,我一天就能把衣服做好。”

缝纫机这东西,属于如今家境较好的青年男女结婚标配,家属院里很多人家都有,李从英家里也有一台。

李从英做衣服的技术比陈芸要稍微好一点,属于缝补衣服还能看得过去的,但她并不会用缝纫机。

那台结婚买的缝纫机在家摆了好几年,至今还是新的。

既然肖月珍会用,陈芸就去找了李从英。

李从英和陈芸是教学组的搭档,平时关系不错,对于这点要求痛快答应,把那台万年不用的缝纫机搬出来里里外外擦了个干净。

“这东西我怎么都弄不明白,当时真就买错了。”她说:“摆在家里还占那么老大的地方,你要是要的话直接搬走都行。”

陈芸赶忙拒绝:“我天生就不是当裁缝的料。”

两个同样不擅长针线活的女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肖月珍没吹牛,她的动作真的很快,把衣服折了两道就开始剪裁,一块布变成棉衣,总共也就用了两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