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2章 雄心壮志(第2/3页)

“尹先生,今天几位?”

“两位。”尹默指指秦宓,伸长脖子,看看里面。“还有座吗?”

“先生若是不嫌弃,阁楼上还可以坐两个人。”

“阁楼就阁楼,正好看看襄阳夜景。”

尹默领着秦宓进了门,踩着不足三尺宽的楼梯,轻车熟路地上了楼。掌柜也不多说,转身又去招呼别人。站在楼梯上,秦宓向下看了一眼,见狭窄的过道间还有两桌,一桌一人,一人两人,安静的喝着酒,不时低笑两声。

上了楼,穿过一个像是闺房的阁楼小屋,推开不到一人高的小门,尹默、秦默出现在长宽不足五尺的晒台上。两张竹椅,一张木案,虽然紧凑,却不杂乱。

秦宓四处张望的时候,楼下传来几声清脆的铜铃响,尹默伸手拉起一根绳子,扯上一只竹篮来,竹篮里有一壶酒,两只酒杯,四件点心、小菜。尹默熟练的摆好,又将竹篮放了下去,招呼秦宓入座。

正如尹默所说,阁楼不大,却能将大半个襄阳城尽收眼底。正是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襄阳城上,一片灿烂,远处沔水上的水师楼船更是金碧辉煌,气壮如山。

秦宓忽然想起早上看到的那艘船,便问尹默是否了解。

尹默笑笑。“那是黄、秦二位祭酒刚刚研发成功的新船,专为进攻益州做准备的。你看到的那艘也许是去汉水试航的。同样的船在长江也有,只不过你没注意罢了。”

“这么说,吴帝是根本不想谈判,就是要武力攻取益州?”

尹默看了秦宓一眼,含笑不语,只是举起酒杯,向秦宓示意。秦宓无奈,只好举起酒杯,与尹默碰了碰。“今天多亏思潜,要不然真不知道怎么收场。”

“无妨。”尹默呷了一口酒。“子勅兄,对陛下今日所言,以为如何?”

秦宓想了想。“好自是好,只怕难以实现。”

尹默放下酒杯,身体后仰,靠在椅背上,抬起双足,架在面前的栏杆上,双手交叉,置于腹前,出了一会儿神,转头看着秦宓,歪了歪嘴。“你知道这家小酒馆的掌柜姓什么?”

秦宓摇摇头。他的确不知道,这酒馆太小,连个酒招都没有。尹默进门的时候也没提。

“姓蒯。”

秦宓一愣,随即惊得坐起。“蒯越的家人?”

“蒯越的小女儿,当年被灭门的时候才十二岁。”

“那她……”秦宓的后脖颈寒毛倒竖,神色不安。

“不用紧张,这不是什么秘密。”尹默笑了两声,又道:“两年前,法孝直派人来襄阳布局,联系过她,希望她能成为蜀国在这里的联络点,被她拒绝了。”

秦宓长出一口气。“为什么?”

“因为她知道蜀国支撑不了多久,天下终将归吴。”

秦宓瞥了尹默一眼,本想反唇相讥,想想又放弃了。思索良久后,他一声长叹,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么说,思潜也赞同吴帝的民心说?”

“民心虽不可靠,可是与虚无缥缈的天命相比,毕竟实在一些。譬如行舟,正因为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才会更加小心,不敢孟浪。这难道不比自以为天命在我,任意妄行更好?”

秦宓无言以对,只好再次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慢点喝。”尹默哈哈一笑。“借酒浇愁,只会更愁。形势如此,非你我能左右,你若是真想忠于使命,还是劝蜀王早日投降的好。以曹昂与陛下的关系,曹家总不会比蒯家还差吧。”

……

上庸、钖县的叛乱,打乱了原先的计划,也让军谋处、军情处的军师、参军们意识到大吴境内并非铁板一块,山区和平原也不太一样,并不是战胜就能永远占领。

增援是必须的,但以什么样的方式增援,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郭嘉认为,根据当前的形势,加上新船在沔水流域试航的情况,应该调整之前的计划,以沔水流域为主战场,以长江三峡为辅战场,溯汉水而上,先平定叛乱,稳住汉中形势。

刘晔则认为,申耽、申仪不过是疥癣之患,派一大将,率数千士卒增援即可,无须天子亲征。且若是改变预定计划,必然要调回右都护孙翊部,大费周章,又要耽误不少时间,很可能会错过这个冬季,一拖又是一年。

两人相争不下,各有道理,最后只能由孙策裁决。

孙策反复考虑后,还是接受了刘晔的建议。申耽、申仪都不是什么善战之辈,只不过借着文聘部兵力不足的机会射了几枝冷箭,不足以改变既定战略。关羽就在襄阳,派他再送一批物资去,顺便把申耽、申仪剿了就行。哪怕关羽不上阵,只要给文聘增几千兵,文聘也能解决申耽、申仪。

至于物资,有了襄阳大族的支持,也不是什么难题,再送一批就是了。

反倒是江陵方向,在孙翊移驻武陵后,缺少重将坐镇,兵力过于空虚,是个潜在的软肋,必须解决。

商量已定,孙策召关羽见驾。

不到半个时辰,关羽就带着马良赶到鱼梁洲。行完礼,在孙策侧面就坐,一手扶腿,一手抚须,凤目微闭,眉心微锁,虽不发一言,自有大将气度。

孙策打量了关羽两眼,微微颌首。“云长,可知为何召你来?”

“臣冒昧揣测,当是钖县、上庸战事。”

“为何?”

“钖县水道乃是汉中前线将士的补给线,不容有失。且申耽、申仪在陛下巡狩襄阳时生事挑衅,当立即攻灭之,以安民心士气。然耽仪区区蟊贼,毋须陛下派遣大将,兴师动众,臣统步卒一千驰援即可。”

孙策很满意,难道关羽这么谦虚,不以大将自居。“一千步卒,够吗?”

“兵在精,不在多。且申耽、申仪本是鼠辈,贪利而动,趁隙而起,必然在襄阳有耳目,窥我动静。兵力太多,难免走漏风声,让他们有所准备。臣率千人悄悄出城,昼夜急行,攻其不备,可一举得手。”

孙策转头看看沮授、郭嘉。郭嘉摇着羽扇,似笑非笑。“此计虽好,却不像云长风格。莫非另有高人,为云长出谋划策?”

关羽迟疑片刻,沉声道:“倒是有几个年轻人。虽小有智计,却不足以入祭酒青眼。”

“是那个叫马良的吗?”

关羽点点头。“还有个殷观,字孔休,也有些谋略,是徐公明所署主簿。司马徐商虽是武人,却知晓兵事,尤其是熟悉汉中地形,多有助益。”

关羽一边说了几个人,有文有武,并简略的评点了他们的优劣。孙策听了,暗自点头。关羽原本自负其能,又敌视读书人,如今能坦然承认其他将领的能力,又对马良、殷观等人评价公允,就连郭嘉故意挑衅都不动怒,只是语气稍有强硬,可见是真的有进步,并非一时委曲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