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费尽心机 名医解奇症浪抛精力 妙药付东流(第5/7页)

这时天将入黑,暮色阴霾,鸦声噪林,野风撼树,邝琏支持不住,渐觉心寒。拚了性命,蓦然反击,海云和尚正使到一招“仙人换影”,一招两式,一虚一实,虚刺面门,实削胸胁,以为邝琏不是上格便是下挡,那时虚实并用,互相转换,敌人绝逃不了。哪知邝琏拚了性命,突然扑身击他中盘,只听得咔喇一声,邝琏的胸骨被他剑锋削断两根,海云和尚的前心也被他的铁烟袋重重击了一记!

海云和尚内功深厚。吃了一记,尚支持得住,不过胸口亦已剧痛如割,不由大怒,腾的飞起一脚,将邝琏踢翻,邝琏胸口所受剑伤,本已甚重,加上这一脚,登时晕了过去。

海云和尚发出狞笑,捧着胸口,正想去割敌人首级,忽听山上一人喊道:“海云秃贼,往哪里跑?”海云一听,吓得魂销魄散,心道:“这厮料不能再活了,对头太强,还是逃命要紧。”忍着胸口剧痛,急急遁逃。来人乃是李治。

李治和冯琳自那晚从年家逃出之后,李治已知她不是冯瑛,但相处多时,情根早种,虽知她不是冯瑛,也舍不得离开她了。

冯琳逃出年家之际,正是冯瑛撞入年家之时,虽是惊鸿一瞥,但已触目难忘!冯琳这才相信世界上真有一个和自己相像之人!可是她还不知道这人便是自己的姐姐!

冯琳对自己幼时之事,全记不得。李治再三诱发她的记忆,都属徒然。但冯琳却记得到了四皇府以后的事。李治虽然也不知道冯瑛便是她的姐姐,但幼时却听得母亲说过,冯瑛是易兰珠从四皇府中抱回来的。不免想道:世界上哪有如此巧合之事?两人面貌如此相似,而且又都曾在四皇子的府邸渡过童年?这种奇事,倒不能不探个水落石出。

李治为人朴厚,最重友情。他与冯瑛乃是青梅竹马交,虽然幼时不解男女之情,但两小无猜,心中早已把对方当成最好的伴侣。这时李治虽已爱上冯琳,但对冯瑛究是忘怀不了。心想:瑛妹既然下山,我怎么样也得找见她,一来我要对她说明下山之后的经过,让她也为我欢喜;二来我也该让她见见琳儿,好叫她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人和她这般相似。她们两人实在应该结拜成为姐妹。

因此李治渴望找见冯瑛之心就如冯琳一样,两人都以为冯瑛一定被皇帝捉入宫中去了,冯琳心想冯瑛是代自己受难,甚是不安,因此愿冒大险,偷进京城,希望能有机会找到一些线索。

但冯琳又是皇帝所要捕捉的人,两人都不敢抛头露面在大路上走,只是选择乡村僻径,东绕西绕,转来转去,走了一年有多,才来到北京城外的怀柔。

在这一年当中,李治一有空就看傅青主遗下的医书,将医理背得滚瓜烂熟。对治疗离魂症的病案,更是潜心研讨。只是他在未有十分把握之前,可不敢轻易拿冯琳来试验。

冯琳在这一年当中,也将傅青主遗下的拳经剑诀研习了几遍。冯琳本就精通好几派武功,而今得了内家真传,融会贯通,武功更是大非昔日可比!

这一日他们在怀柔县乡下的田野,遇见了邝琏这一班人,来向冯琳讨取傅青的遗书。冯琳出手伤了三人,与李治逃上山头。李治想起一事,忽道:“不好!”

冯琳笑道:“傻哥哥,打了胜仗,有什么不好呀?”李治蹙眉说道:“我想起来了。原来你并不是无极派的传人。”冯琳道:“我本来是骗你的嘛,你早就应当知道了,为什么现在才想起?”李治苦笑道:“我学医学得入了迷,你以前说过的话又多,我就无暇细想你哪一桩是骗我,哪一桩不是骗我的了,傅青主的遗书除了无极派的衣钵传人之外,别人实在不应窃取。”冯琳怔了一怔,笑道:“难道你要将他的书交回年羹尧吗?”李治道:“年羹尧固然不配据有此书,但我们也不应据为己有。”冯琳道:“反正这是无主之物,我们要了又有何妨?”李治道:“非分而得,君子不取。”冯琳恼道:“你已把医书熟记心中,我也把拳经剑诀都研习了,难道还能把它从心中挖出去吗?”李治十分苦恼,道:“早知如此,我也不该去读它了。”冯琳道:“你不是说你的易伯母可以为无极派代立传人么?就叫她立我好了。”李治啐了一口道:“你和无极派有什么渊源,你又不是钟万堂的弟子。”冯琳忽道:“我第一次听到钟万堂的名字时,已经觉得甚熟,不知什么缘故?或许我和无极派有渊源也未可知。”李治笑道:“你又来骗我了!”

冯琳虽是百端开解,李治心中总觉不安,冯琳后来也就不理睬他了。近黄昏时分,两人来到了八达岭。忽听得深山密林之中,传来寺院晚钟。李治道:“咱们且去投宿。”冯琳笑道:“又可去求佛祖宽恕,就说信女冯琳累善男李治同犯了罪,请求我佛慈悲,替他解脱。”李治被她逗得笑了起来,道:“你什么时候才改得掉这油嘴啊!”

两人循着钟声寻去,寻到了一座荒凉的古刹,晚钟梵呗,就从古刹之中传出。李治上前轻敲寺门,里面念经之声即止,门开处只见一个中年尼姑,持着念珠道:“山下不远尚有农家,我单身尼姑,不便留客人住宿。”

古刹里透出灯光,冯琳抬头一望,忽觉这尼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似的,心中一震,不觉定了眼神。那尼姑见了冯琳,面色倏然一转,身躯微微颤抖,道:“啊,原来还有一位女居士同来,请进,请进!”

李治不知她何以转得如此之快,只见冯琳已跟着她走进寺院,便道了声谢,也跟着进去。古刹虽然荒芜,寺中却收拾得非常干净,那尼姑忽吁了口气,口头说道:“两位可肯将名字见告吗?”

李治和冯琳一路上用的都是假名,尼姑一问,李治就将两人的假名说了,尼姑面上好像露出一丝失望的神色。

李治好生奇怪,冯琳则只觉迷迷惘惆,心中所触,就如初到年羹尧家中一样,总像有什么事情和自己极有关联,自己不知在哪一个梦中曾见过这一个人,这一片地。那中年尼姑招呼两人坐下之后,道:“请问这位女居士,今年多大年纪?”冯琳道:“十八岁了!”李治心道:“这尼姑好无礼,又不是替人做媒,一见面就问别人的年纪干嘛?”

奇怪的是,以冯琳那样的顽皮任性,对这中年尼姑却似甚为顺从,她问什么就答什么,毫不恼怒,也不乱开玩笑。李治倒怕她说出宫廷秘事,泄露了钦犯身份,不时常用说话打断她们。过了一阵,那尼姑仍然在逗冯琳说话,絮絮不休。李治不客气地道:“我们走了一天,腹中饥渴,可肯见赐一些斋饭吗?”那尼姑瞿然醒起,道:“请居士恕罪,我怠慢贵客了。”进入香积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