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覆雨翻云充侠士惊天动地入金京(第3/4页)

谷涵虚笑道:“我本来是个丑八怪,没人认得我的本来面目。”

当下褚云峰试用那颗易容丹,扮成一个相貌平庸、无甚特点的普通喽兵,揽镜一照,果然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褚云峰大为欢喜,笑道:“妙哉,妙哉!我自己都几乎认不得自己了,阳天雷这厮料他看不出破绽!”

谷涵虚道:“阳天雷有否和你约好日期?”

柳洞天道:“没有。他只是希望我能够在下月十五之前去会他。到时只须投进拜帖,他就会接见我了。”

谷涵虚冷笑道:“架子倒是好大。不过,这样没有限定一个日期,倒是可以让咱们进京之后,有个从容布置的机会。”

柳洞天道:“是呀,我准备到了大都,先往丐帮见崔镇山,打听打听消息。要是卢香亭和丁进这两个奸贼业已到了大都,咱们再另作打算。”

褚云峰点了点头,说道:“这样安排,更妥当了。不过,还有一个奸细,也得提防呢。”

柳洞天道:“是谁?”

褚云峰道:“就是屠凤的哥哥屠龙。”

柳洞天笑道:“他是奸细我早已知道了。你忘记琅玡山绿林大会之时,李盟主揭发他,我也是在场的吗?不过,他却不知道我的底细,当时我是给淳于周助拳的。”

褚云峰道:“我不是说他要谋害你,我改了容貌,也不怕他认得。不过,他现在正在进行一宗阴谋呢。”当下将在北芒山遇见屠龙的事情,和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判断,一五一十的告诉柳洞天。

柳洞天道:“有这样的事,屠龙这厮也忒是胆大妄为了。好,我立即派人到史家庄去通知刘大为。”

计议已定,第二天一旱,柳洞天、褚云峰、谷涵虚三人便即联袂进京。

他们三人联袂进京的时候,李思南和杨婉二人,亦已是在前往大都的路上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暂且按下褚云峰、谷涵虚和柳洞天三人之事不表,且说李思南与杨婉在路上的遭遇。

他们二人经历过许多磨折,无数风波,方才聚首,一路同行,自是有说不尽的柔情蜜意,旖旎风光,那也不必作书的人一一描绘了。这日到了蓟州的密云县,距离金国都门已不过是只有百数十里之遥,行走间忽见尘头大起,有一彪军马开来,行人纷纷躲避。

李思南定睛一看,只见前面后面都是金国的骑兵,中间一小队人马,却是蒙古士兵的服饰。

这还不算奇怪,奇怪的是队伍中那几个蒙古“贵人”,中间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是蒙古神翼营的统领木华黎,两旁是金帐武士呼黎奢和阿卜卢。和木华黎并辔而行,稍微在他后面一点的是一个满面红光的大和尚。

看木华黎在行列中的位置,他应当是蒙古这队人马的首脑人物无疑。可是混在队伍中的一个蒙古军官,起初李思南没有怎样留意,后来看清楚了之后,却不由得他不大吃一惊了。

你道这人是谁,原来竟是蒙古的四王子拖雷!

木华黎是蒙古的大将,地位当然很高,可是比起了曾经当过“监国”的四王子拖雷,那又差得太远了。

但现在木华黎骑着高头大马,走在当中,拖雷却是一个小军官的服饰,混在队伍之中,跟在他的后面,分明扮演的是木华黎随从的角色,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李思南和杨婉是用柳洞天所送的易容丹化了装的,他们打扮成一对农家夫妇,估量拖雷与木华黎一定认不出他们,于是也就跟着行人走避。

忽听得木华黎“咦”了一声,回过头去和那个大和尚说了几句不知什么话,那个和尚突然向李思南所走的方向发出了一记劈空掌。

李思南只觉一股排山倒海似的掌力涌来,不由自已的向前连冲几步,方始稳得住身形。

李思南不过是险些摔了一跤而已,路上的行人可就惨了,只听得几声撕心裂肺的呼叫,在李思南后面的几个人已倒在地上,七窍流血,显然是已经死了。

金国的一个将军翘起姆指赞道:“法王当真是神功盖世,不愧天下第一高手的称号!佩服,佩服!”

那个金国将军只道他是要驱散道上行人,却不知他是要对付李思南,行人已经躲避一空,这个将军自是不会停下来追究,转眼间这彪军马便过去了。

李思南默运玄功,运气三转,胸口的胀闷之感,方始略解。杨婉低声说道:“南哥,你没事吧?”李思南道:“没事。这和尚好厉害!”杨婉道:“那金国将军叫他做什么法王,想必是蒙古的国师龙象法王了!”

李思南在和林的时候,未有机会见到龙象法王,不过龙象法王有几个弟子是成吉思汗的金帐武士,李思南曾经和他们试过招,对他们这一派的“龙象功”却是识得的,说道:“不错,一定是那个秃驴!想不到我在蒙古见不着他,在这里却遇上了。他夸称武功天下第一,第一未必,但也的确是十分厉害!就不知他是否是有意要杀我的?”

杨婉忧心忡忡,说道:“只怕是拖雷和木华黎已经认出了你,叫这龙象法王杀害你的。看这情形,他们一定也是前往大都。”

李思南道:“多半是如你所料,不过,咱们总不能知难而退。大都咱们总还是要去的。”

那几个行人给龙象法王的掌力震毙道旁,和他们相熟的人们惊魂稍定,此时已是围拢了来,有的大哭,有的痛骂。

李思南听得有一个人哭着骂道:“我们只道可以有几年的太平日子过,早知如此,这热闹不看也罢!千刀万剐的蒙古鞑子,和金虏都是一样的魔君!哼,他们打仗也好,讲和也好,咱们汉人总是没有好日子过的了!”

李思南见他哭得哀痛,不便问他,问另一个人道:“原来这班蒙古鞑子是来讲和的吗?”

那个人诧道:“你还不知道吗?京师里早已传开了。不是鞑子要讲和,是金国的皇帝要讲和,他打不过蒙古鞑子,只好求和啦。我们是住在附近的村子,听说金国皇帝派人迎接蒙古前来议和的使者,故此跑出来看热闹,想不到遇上了这桩祸事。”

李思南十分愤慨,说道:“你们说得对,女真鞑子、蒙古鞑子,都是咱们老百姓的对头,只有把他们打跑了,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那人道:“你说话小心些,在这里说没关系,到了大都,可不能乱说话了。”

李思南多谢了那个人,和杨婉继续赶路,第二天到达大都。金廷的“京兆尹”(相当于现代官制的首都市长)为了欢迎蒙古的使者到来,已在通衢要道搭起了许多彩坊,乡下人进城来看热闹的有如过江之鲫,李思南、杨婉扮作一对普通的农家夫妇,没人留意他们,未遭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