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震动京华 惊传梃击案波翻大内 巧遇夜行人(第3/5页)

孟秋霞自觉失态,急忙定了定神,抬起头来,正想说话,门外一阵脚步声,白敏已回来了。

白敏提着两瓶陈年老酒,兴冲冲地跑上楼来,推门说道:“王兄,喝两口酒提提神吧,你打得太累了。”一见王照希神采奕奕,又不禁喜孜孜地笑道:“王兄,你精神恢复得真快,刚才看你那样坏的面色,我还担心你生了病呢!”

王照希心中感动,暗想这小子倒傻得可爱。想到自己与未婚妻分别了一十六年,若她另有心上之人,这也怪她不得。这样一想,心中宽坦许多,反觉对白敏有些歉意。

孟秋霞笑道:“你这傻小子,倒很会献殷勤。”白敏笑嘻嘻地斟了三杯,说道:“师妹,你也喝一杯。”孟秋霞走出房外,向天空瞧了一瞧,回来说道:“别尽顾饮酒了,天色已快将亮了。卫士们就将换班,我们得想个办法才好。”王照希把酒杯一推,说道:“咱们走!”

王照希带孟、白二人到柳家,柳西铭一夜无眠,尚在心焦等候。王照希叫孟、白二人在庭中稍候,自己和柳西铭进入内室密谈。王照希将经过情形说了一遍,又道:“请柳叔叔替我隐瞒身份,孟小姐并不知道我就是她的未婚夫婿,还是不要告诉她好。”柳西铭拈须微笑,抬头说道:“为什么?”王照希面上一红,讷讷说道:“还是不要告诉她好!”柳西铭微微一笑,道:“你们少年人的心事真不易猜,好,我依你便是。”走出院子,给孟秋霞和白敏安排了歇息的地方。

过了几天,风波渐息。柳西铭交游颇广,听在宫中当差的人传来的消息,神宗皇帝又把宫中的执事太监庞保、刘成杀了。却把一个叫做什么魏忠贤的太监,升做太监总管。王照希听了,心念一动,想道:这魏忠贤想必就是那个什么“魏公公”了。

孟秋霞心悬老父,度日如年,这几天来她和王照希已经很熟,屡次催他想法。这晚,王照希招孟秋霞和白敏进房,突然说道:“孟小姐,你敢不敢再冒一次绝大的危险?”孟秋霞嗔道:“王兄,这是什么话来?我无力救父,已是羞惭无地,我家的事情难道还能要王兄独力肩担?”王照希笑道:“我不懂说话,该打该打。”白敏道:“你快些说出办法吧,要冒什么险,请算我一份。我这个人没有什么用处,就是不怕死,为了救出师父,我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王照希看了他一眼,说道:“我今晚想进皇宫探他一探。我已探清楚那个郑贵妃住在‘乾清宫’,连宫中的地图我也托柳叔叔弄来了。”白敏拍拍手道:“那敢情好。”王照希忽道:“不过,夜探皇宫,那高来高去的本事一定要十分了得,孟小姐的轻功造诣我可以放心……”白敏这次居然不傻,心想自己的轻功本事果然远比不上师妹,随他们去,莫说帮不上忙,反成了累赘。因道:“既然如此,我不去好了。”心无杂念,说得甚为坦然。

这晚,王照希和孟秋霞听得更楼敲了三更,换上青色的夜行衣,到了紫禁城外,淡月疏星,一片静寂。孟秋霞足尖点地,正想跃上墙头,王照希忽然把她扯住,打了一个手势,一蹲身,捡起两块石头,丢入护城的御河,“卜通”两声,声响虽然不大,已惊动了暗伏在城上的轮值卫士,只见四条人影,飞下城墙,直奔御河桥上,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一刹那,王照希和孟秋霞腾身掠起,飞上城墙,就如换班一般。王照希早把宫中地图研究清楚,带着孟秋霞,绕过了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进入内廷,两人轻功都是上上之选,等到那几个轮值卫士折回头时,他们已到了乾清宫外侧面的小花园了。

皇宫面积极大,真说得上是殿宇连云,绵亘不绝,北海、白海、什刹海三个人工湖也包括在皇城之内,湖水闪闪发光。王照希和孟秋霞伏在暗陬之处,忽见园角侧门开处,有五六个卫士伴着一个身披斗篷,头面都藏在兜风之内的人,闪闪缩缩地走了进来。王照希目送他们走入宫门,正想冒险一探,远处琉璃瓦面,人影忽然一闪,一溜烟般直入殿宇之中。王照希大吃一惊,这人轻功之高,竟远在自己之上。若然他是宫中侍卫,那么今晚定然走不脱了。

孟秋霞悄声说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王照希道:“且等一会。”就在这一时间,忽听得乾清宫内,大呼“刺客!”宫外约有五六个卫士,飞奔跑来。王照希觑准最后一名,突然长身而起,出指如电,一下子就点了他的晕眩穴,拖回暗处,在假山石后,剥了他的衣裳,匆匆换上,对孟秋霞道:“你伏在这里不要乱动,我走进宫内,看他一看。”跃了出来,拔剑在手,他也大叫“捉刺客”,跑入乾清宫内。

宫中混战正烈,王照希只见一个长身玉立的少年,手使一把寒光闪闪的长剑,大战十名卫士,剑光霍霍,虎虎生风,斗到急处,但见剑花闪烁,冷电精芒,耀人眼目。这人使的是武当派七十二手连环剑法,但功力之深,比耿绍南之流,却不知要高多少倍!王照希暗暗称奇,看他年纪轻轻,却不料这般了得!

但宫中卫士众多,那少年虽然厉害,被十余人围攻,也渐渐支持不住。王照希正看得出神,忽听得有人叫道:“喂,你为什么不上去呀!”这人乃是锦衣卫的一个指挥,王照希躲闪不及,和他打了一个照面。这人一见是个陌生面孔,比刚才发现刺客还要惊慌,大声叫道:“有人冒充侍卫进宫!”手中铁尺也迎头劈下!王照希刷刷两剑,把他刺伤,但自己也陷入了包围。

这身长玉立的少年正是卓仲廉的孙子卓一航,他七岁之时,随父亲卓继贤来京,适逢武当派的掌门紫阳道长也来京化缘。紫阳道长剑法天下无双,正想找寻一个有根基的少年继承衣钵。一日来到卓府,见卓一航头角峥嵘,气宇不凡,动了收徒之念。卓继贤以前在湖北为官,曾和紫阳道长有过一面之缘,知他武功妙奥,深不可测,也愿儿子成为文武全材的完人,于是一口答允。紫阳道长把他带回山中,全心教授,又用药物培养他的元气,磨练他的体肤,如是经过一十二年,卓一航已得了七十二手连环剑和九宫神行掌的全部奥秘,本领在武当第二代弟子中首屈一指,甚至比若干师叔还强。在这十二年间,紫阳道长每三年带他回京一次,让他留在家中一月,攻读诗书,在这一月中,卓继贤就请名师宿儒替他讲解经史奥义,满了一月又让他把书本带回山中自习。所以卓一航是文武双修,师父、父亲都极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