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热心荐故人(第2/2页)

当年因着军粮的事情,陈同光一家都遭到了牵连流放。流放途中,他那年仅五岁的小儿子就因路途艰难,照顾不周死在了半道之上,一家老小到得岭南只是只剩下陈同光夫妇和他的大儿子。天圣九年,岭南遭遇海啸,于是大儿子也死在了天灾之中,尸首都不曾找了回来。

其实大宋的流放一条,可算是对罪人的一众宽待,毕竟比起坐牢充军,流放至少还保证了其基本自由和生存环境,稍加运转倒也不至于过得太差。只是因着当时陈同光的事情时庞吉力主,一应的规矩都是照着森严而来。出了因着他军中旧部多方周转运通,没被琼面之外,其余沿途和岭南都是饱受了折磨。

两个儿子死后,陈同光便失了再养的意思,老两口孤孤单单,也就勉强维持生计。只是讨生活至于,陈同光还是一心一意地挂念着朝廷中事,经常去官府求了邸报来看。岭南道的上下官员倒都不是庞太师一脉的,对他也还算宽厚,知道他的心思,也给他看些。

回到京城之后,因着之前的宅子早在二十年前便被抄没,陈同光便住在了驿馆之中。先前朝中来的文书倒是说得清楚,就是皇帝要重新启用于他,他也不急,耐心等待圣上召见。如今已年逾五十的陈同光依旧是高大壮硕,除了这些年来生活艰难,脸上沧桑些,须发皆白之外,整个人的气势倒也还在。

当天夜里,庞太师便自己一人私底下来到了驿馆,与陈同光密会。虽然不知道他们俩说了些什么,但是众人都知道庞太师怕是在那边吃了憋,第二日上朝之时仍旧满面不虞。众人都是心里暗笑,都想庞太师力主着召这陈同光回来,却是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自寻苦恼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