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6/6页)

以前手上没沾过血,现在却杀了人。

众所周知,一个人无论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围绕他早年的生活总会出现各种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会变得越来越离奇,各种夸张的细节越来越多——传奇就是这个样子。单枪匹马,趁着夜色翻过三人高的城墙,深入敌营杀敌过百。小儿天资聪颖,用父亲的毛笔蘸足墨汁,写下传世的诗篇。帝姬受到引诱,在皇城里的泉水池边与人偷欢,最后害了相思病撒手人寰。诸如此类。

而任待燕自己的故事——一个秋日的上午,他走在山路上,平生第一次遇上劫匪……之后离家出走,从此一生都随之改变——这个故事倒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准确性。

这都是县丞王黻银的功劳,他自己后来也成了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后来上报了这起命案成功侦破、追捕以及处死凶手的过程。在这份正式报告当中,他还记下路上这场冲突。

王县丞在报告中记录了自己侦办此案的一些细节。这些手段十分精巧,他自己也因此受到表彰。实际上,这起命案的成功侦破,也把王黻银送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他认为,自从那天以后,他自己也变了一个人,有了新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王黻银晚年时在自传里重新讲述任待燕与劫匪的故事,依据的正是他早年撰写的文章——他一直妥善保管着那些文章的副本,那个时候,王黻银刚刚来到遥远的泽川路,开始自己的仕途。

他到老记性都跟年轻时一样地好,并且一生自负文章和书法笔力不凡。在他的自传里,强盗的人数一直是七个,任待燕则一直是十五岁,而不像故事的其他版本那样,说他那年十二岁。王黻银还提到有个劫匪只是被任待燕射伤了。是另一个弓手,戏剧性地跳下马来,就地结果了那个山贼。

王黻银这么写时早已头发花白,他允许自己稍微揶揄一下最后那个“勇敢”的举动。此时的王黻银,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因为他才智过人、说理透彻,也因为他著有多部刑事侦查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后来成了奇台所有官员的必读书目),还因为他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大混乱却活了下来。

当时接近或身处权力中心的人里,没几个活下来的。要活下来,得靠处世圆滑得法,得能够选对朋友,还得有大把的运气。

无论干什么,运气一向都不可或缺。

任待燕一下子就明白,自己回不到过去的人生了。在山林和峭壁之间的小路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仿佛不是他自己的抉择,而更像是命中注定,天意如此。这更像是老天早已为他做出了选择,而他自己只是依命行事。

他下了马,走上前去,把尸体上的箭一支支拔下来。夕阳西下,沿着山路洒下金辉,也点燃了片片彤云。起风了。他打了个哆嗦,心想这是因为刚才的变故。

以前手上没沾过血,现在却杀了人。

他先拔后面三人身上的箭。其中一个差一点儿就能钻进山林了。然后拔前面那四个人的,就是最初现身的劫匪。他没有多想,把块头最大的那具尸体翻过来,那人背上交叉绑着两柄剑,任待燕把剑连剑鞘一并取下来。

这两柄剑挺沉。毕竟,在这之前他只用过竹剑。就在今早。就在同一个上午,他还是个在竹林里挥舞竹剑的男孩。他从背上取下箭菔,把两柄剑背到身上,又把箭菔也背回去,稍作调整,放好位置,适应两把剑带来的重量。任待燕心想,自己得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他站在路中间,风不停地吹,太阳要落山了。

他回想起过去在竹林中的一幕幕,心想那些训练的意义,自己其实早已明白。

这就是他出手毫不费力的原因。无须多想,全靠本能行事:判断形势,跟着采取一系列行动,明确知道先射哪里,再射哪里,接着射哪里。这些家伙刚才还活着,令人生畏,就这么一转眼工夫,全都死了。这感觉好奇怪。人生就像织锦,有些瞬间就像织锦上的破洞,如此扎眼。他生来便是要手握弓与刀剑的,那些瞬间就是明证。他要去个地方,在那里,他可以继续磨砺武艺。心怀梦想,一个男孩的梦想,然后……

鸟又开始叫了。猿鸣一直没有停歇。

他记得自己扭过头,朝盛都城回望一眼——父母就住在城里,跟着,他抛下自己的生活,走进树林,走进幽暗的,比竹林还要阴暗的山里。就在刚才,有一群山贼从那里闪出来,挡住他们的去路。

  1. 对皇帝的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