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明月心如 第二十三章 兵连祸结(第3/6页)

邵风观忽地一笑,道:“楚兄,你婆婆妈妈,有时也失之小气,但有一点却是我绝对比不上的,你说话一言九鼎,绝非两面三刀的小人。只是我有句话也不得不说,你一心盼望有朝一日天下太平,再无战争,但若是文侯在位一日,你觉得有可能么?”

我不由语塞。文侯好大喜功,生性多疑,虽然能力的确远超侪辈,但一味以铁腕治人。现在与共和军唇齿相依,表面上合作无间,其实仍是勾心斗角,此番应共和军之请赴援,他就密令我们几人不得冲锋在前,不能让共和军坐大。文侯在世一日,以他的能力可以约束诸人,但压得越紧,反弹也越大,他现在越发一意孤行,李尧天远征倭岛,便是他的决策失误。现在他位极人臣,以帝君的名义下诏,天下莫敢不从。但一旦他真的取帝君而代之,不说旁人,青月、红月两位大公肯定马上起兵反乱,天下又要陷入无穷无尽的战乱中去了。便是陶守拙,到时也多半会有异动。

而这一天,似乎越来越近了。帝君的能力远不及文侯,但也正因为他自己能力不及,所以能够放手任用属下,而且禀性较文侯要宽厚一些。作为君主,帝君算不上明君,可是比一个一意孤行的自以为明君要好得多。只是我答应效忠帝君,真的只是为了报答郡主么?我知道并不完全是,只是这话就算邵风观也不能对他说的。我不想多说这事了,低声道:“隔墙有耳,别说这个了。”

刚说完,门外响起了诸葛方的声音:“邵将军,鱼脑来了。”

邵风观脸色忽地转霁,道:“进来吧。”他大声道:“楚兄,云鲲之脑,别称软玉膏,号称水产八珍之上品,难得尝到的。来,试试。”

那云鲲个头虽大,鱼脑却也只是浅浅两小碗而已。天气虽已转凉,但还是甚热,我们又闷在房中烤鱼肉,已是闷出了一头大汗,但我们两人却心照不宣,只作不觉。鱼脑果然鲜美异常,但我吃在嘴里却吃不出味来,上水产八珍的上品我吃着也就和豆腐差不多了。一吃完,邵风观将碗一推,道:“楚兄,你觉得如何方称名将?”

我道:“那庭天碑文上说,‘平昔言简虑精,当提兵时,令出不二。战必胜,攻必克,麾军所向,秋毫无犯”。如此,我想才称得上名将。”

邵风观点了点头,道:“正是。为将者,当不失仁义之心。百战百胜,非兵家至境,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大者。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又谈何容易,人的野心无底,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作后盾,任何人都想趁乱分一杯羹,战争便永无穷尽了。”

我知道邵风观的意思。文侯是个独断的人,他需要的是手下的绝对服从。在这样的人手下,既有可能高度团结,但一旦有变,马上就会分崩离析。而在帝君手下,各部互相制约,不会有哪一个独大,才能达到真正的长治久安吧。帅才能将将而不需将兵,同样,一个再贤明的君主,也不及一个能放手任用贤臣的庸君。这个道理我懂,但是现在文侯绝不甘于放权的。我叹了口气,道:“将来的事,让将来的人头痛去吧,眼下我们的任务就是平定蛇人之乱。对了,此番进攻南安,你觉得前景如何?”

邵风观笑了笑,道:“南安蛇人只有两万,拿下已不是问题。”

我皱了皱眉,道:“我想也是如此。照理,五羊城现在招纳流亡,军力大大扩展,照理完全有实力独力拿下南安城,为什么甘愿将南安城送给我们?我一直有些想不通。”

邵风观道:“他们在西边相当吃紧吧,听说战事很紧,主力都调到那边去了。”

我道:“也许是这样,只是何从景会如此大度么?闽榕原先是他们的势力范围,距五羊城也很近,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他会允许我们占了南安城,我真有些想不到。”

邵风观呆了呆,喃喃道:“是啊,他们到底有什么居心?”他伸手敲了敲额头,又道:“也许,你想得太过复杂了,把何从景的实力想得太强,我觉得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无法独力拿下南安城。现在帝国与共和军总算还是同盟,给蛇人占了,不如被我们占了更好些。”

也只有这样想了。我没再说什么,只是仍然觉得有些不对。文侯对何从景要求增援的提议并没有起疑心,也许正与邵风观一样的想法。难道,我是多虑了?

邵风观干笑了笑,道:“不要多想了,楚兄,文侯大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是我们能揣测的。我们的任务,便是照他说的做,拿下南安城,便是我们的功劳。来,再吃两块,战事一起,我们就没这闲工夫吃鱼了。”

邵风观这句话倒说得对。我们抵达东平城后,地军团便与水军道分道而行。风军团跟随水军团向东出海,不像以前那前随地军团前进,毕炜的一千火军团倒是编入地军团出发。两门神龙炮非常沉重,要从帝都运到南安城,实在不甚容易。

在东平城休整一日,补充了粮草辎重后向南而行。在东平城给我们调度粮草的户部官员面色甚是不好,户部掌管财政,原是个肥缺,当中大可中饱,但文侯对吏制也大刀阔斧地修改了一番,删汰冗员,提拔能吏,现在户部官员虽然待遇不变,要做的事却远远比以前多了。听说此事便是由南宫闻礼全权操办,户部尚书邢历被斩杀后,蒲峙改任户部尚书。只是蒲峙年事已高,加上蒲安礼封侯到五羊城为质,他也已被文侯架空,只有一个虚衔而已,户部的实事全是升为户部侍郎的南宫闻礼一手把握。我在帝都时,南宫闻礼也来拜见我几次,当初他有什么难办的事,一向郡主请示便迎刃而解,现在他仍然有这种习惯。其实说到政事我根本插不上嘴,南宫闻礼只是恪守郡主要他效忠我的遗训吧。他这人十分能干,现在甚受文侯看重,从谏议大夫升到户部侍郎,官虽然升得不快,实权却大大增强。

第二天天还没亮,陈忠和钱文义在东平镇守,其余人随我离开东平城浩浩荡荡向南进发。仁、廉、勇三营两万余人出发时几乎毫无声息,我骑马走在队伍中间,看着整齐的军容,心中也颇为得意。文侯一直想要训练一支无敌的雄师,对军纪抓得极严,四相军团中,最先达到文侯之愿的倒是人数最多的地军团。

这支队伍纵不能说是无敌,也当能够纵横天下,势不可挡。看着一列列士兵无声地出城,整齐划一,动作迅速,我胸中也升起一股豪气。

名将之号,离我也已不远了吧。

南安城位于东平与五羊两城之间,依海而建,与五羊城一样是个靠海的城市。与海靖伯孙琢之的海靖省隔海相望。海靖省是个大岛,一片荒凉,人烟稀少,阖岛之民不过六十万,大帝得国后,伽洛王遗臣在此还割据十余年,直到十二名将中的孙英跨海东征,方才归降。孙英降服海靖后,被封为海靖伯,世代镇守,现在的孙琢之也是孙英的第十一代子孙了。因为海靖省地广人稀,两百多年来,地位一直和西部偏僻的朗月省不相上下,加上历代孙氏城主都比较宽厚,海靖省两百年来未起兵灾,加上孤悬海外,民风淳朴柔弱,据说孙琢之的两万兵战斗力比禁军还差,当初五峰船主的海贼纵横海上,孙琢之实力远在他之上,却对他毫无办法。南安城虽然名列十二名城之一,也因为夹在五羊城与东平城之间,外围又有海靖省作为屏障,所以连兵都没有,结果蛇人兵锋所向,南安城几乎毫无抵抗就陷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