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2/2页)

皇太孙听了,点了点头道:“防着些总是无错,孤会安排人手注意江南动向;定远伯还有什么建议吗?”

贾琏沉吟一下道:“殿下,微臣以为,若只是倭寇或者只是私盐贩子倒不足为虑,怕的是内外勾结。去岁西海沿子的事,造成那样的伤亡,皆因霍烈过贪之故。多年以来,西海沿子流出了许多兵器,这些兵器只有少量落到西海军手里,其他的到的何处?未必没有到倭寇手上。

故而,微臣担心此次江南、闽地沿海的倭寇大规模的进兵,微臣以为,殿下可以派监军下江南,一则严查当地吏治,二则督促两地总督严加防范。若是倭寇不来,殿下也未兴师动众,御史台说不着什么;若是倭寇来犯,朝廷也不至于全无准备。”

皇太孙听了,沉着脸点了点头:“这些蛮夷,一刻也不忘到我中土咬一块肉下来。”

贾琏嘴角微动,心道:岂止本朝本代,就是到了将来的文明世界,所谓和平也不过是避免同归于尽的面纱罢了。

到了后世,即便因为几大强国都有了核武器可以自保,相互掣肘下没有谁敢轻易开热战;但贸易战、舆论战、经济战也一刻没有停止。富饶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总能创造无穷的财富,这些财富永远会被人觊觎。

和平,从来都是建立在强大武力基础上的奢侈品,没有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军队,不配谈和平。

皇太孙见贾琏发呆,笑道:“定远伯还在担心什么?”

贾琏总觉自己有所疏忽,一时间没想起来,皱眉沉思。听皇太孙问,贾琏抬头道:“殿下,微臣是否可借全国各地这些年的地方志一阅?”

地方志是记录各地水文、气候、民俗、历年大事的书籍,收藏于各地官府。当然,地方志也会送一份到京城外书馆,以便朝廷掌握各地民情。

皇太孙听了,咋舌道:“各地地方志何止万册,定远伯可看得完?”说完皇太孙笑了起来。

贾琏摇头道:“微臣只借阅云南、粤海两地近几年的地方志,倒也耽搁不了多少时间。”

皇太孙先是有些疑惑,不过贾琏思维向来天马行空,也不知道他又想到什么,点头道:“你如今是定远伯,本就有资格去外书馆。”

贾琏听了,告退出来,即刻去了外书馆。外书馆是朝廷藏书的地方,五品以上官员皆可凭官印入内借阅书籍。

贾琏找到云南、粤海两地的地方志,翻开细阅。,果见这几年,粤海、云南都风调雨顺。沉吟下子,贾琏将书借来,又去见了皇太孙。行礼之后,贾琏问:“殿下,这几年,南越和暹罗使臣前来朝贡,送来的贡品有无增减,所言南越民情如何可能查阅?”

皇太孙道:“定远伯怎么又突然想到南越和暹罗了,要查阅这些倒容易,鸿胪寺卿没有随皇祖父去铁网山,将其传来一问便知。”

当日,皇太孙就传了鸿胪寺卿到东宫,鸿胪寺卿听了这几个问题,道:“这几年,南越朝贡份例倒是略有增加,都是些金珠宝贝,翡翠玉器等物。就是每年使臣来递的折子都说南越遭了天灾,请朝廷赐粮赈灾。暹罗倒是贡品按旧例,暹罗国内也安稳,没有什么大的天灾人祸。”

贾琏听了,突然心中就有了数。皇太孙又问了些别的,叫鸿胪寺卿留下这几年南越和暹罗朝贡之物和朝廷赏赐之物的清单,便让鸿胪寺卿下去了。

待得鸿胪寺卿走了,皇太孙才问贾琏:“定远伯查问这些朝贡来往物品,有何深意?”

贾琏将云南、粤海两地的地方志拿出来,道:“殿下请看,这几地分别与暹罗、南越相邻,这几年云南、粤海、暹罗都风调雨顺,为何独夹在三地中间的南越年年遭灾?”

皇太孙虽然今年才被立储,但是打小就是受的储君教育,听了贾琏的话,立刻反应过来:“定远伯的意思是,南越要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