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在七零刷淘宝9

次日一早,晏卿和顾晏河一同出门。这一次有顾晏河跟着,晏卿也没机会在半路刷淘宝,所以干脆不委屈自己的腿,坐了生产队的拖拉机车去的。

顾晏河今日穿着一套洗的干干净净的衣服,藏蓝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上面一点补丁也没有。

这是前些年家里为了让他相亲体面,特意给他做的一套。整个顾家也就只有这么一套上的了台面的衣服,平常都是兄弟俩公用。晏卿有什么重要的事,也是穿这套。

今日这套“战衣”又被翻了出来,承载着顾家所有的期盼,希望顾晏河第一回 去印刷厂能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一起坐车去县城的还有其他人,一见顾晏河打扮的这样精神,纷纷打趣,“晏河,穿这么齐整是要去相亲吗?”

“不用问,肯定是去相亲了,要不然能这身打扮?”

“你们去县城?难不成见面的还是县城里的姑娘?”

“真的?快跟婶子说说,那姑娘啥情况啊?谁给你介绍的?”

顾晏河闹了个大红脸,连忙否认,“不、不是相亲,是、是有其他事……”

即便他否认,其他人也不相信,穿成这样不是去相亲谁信啊?

不承认多半是事情还没成,要不然就是女方那边有点问题,他不好意思让大家知道。或许是二婚,或许是年岁太大,也或许是有什么毛病,再不然就是倒插门。不然顾晏河岁数不小了,又是村里的,人家县城里的姑娘凭什么看上他啊?

这样猜测着,其他人眼睛里闪烁着八卦的光芒,村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就这些东家长西家短的小道消息传播的最快。

于是没过两天,顾晏河跟一个三十多岁、二婚带孩子的县城女人相亲的消息传遍了顾家庄上下。据听说,女方那边还打算让顾晏河做上门女婿。

顾晏河:“……”

当然,这都是后话。眼下晏卿和顾晏河到了县里,跟其他人告别后,晏卿领着顾晏河往约定好的地方去。

路上他仔细叮嘱顾晏河,“哥,等会儿见了人,她要是问你的情况,你照实回答就成。要是问你和我的关系,你就说是朋友,别提我的名字,也别说我是你弟弟。她要是打听我其他事,也不要说。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时候,你就说我不让你说。”

顾晏河虽然疑惑,不过还是答应下来。虽然他才是哥哥,而且比晏卿大了五岁,但晏卿从小就聪明,脑子转的快,家里的很多事都是他在拿主意。他知道晏卿有事瞒着他,可是晏卿不想说,他就不问,反正晏卿不会害他。

两人到了照相馆旁边的小巷子,恰好孙艳梅也刚到,一见晏卿,就喜不自禁的迎上来,“妥了妥了,都谈好了,我带人去报个名,走个过场就行!”三块手表砸下去,什么事办不成?

说着,她把目光转到顾晏河身上,“这就是顾晏河吧?小伙子长的真精神。”

顾家兄弟俩虽然长相不太一样,但容貌都不差。顾晏卿肖母,长得俊俏秀气。顾晏河肖父,长得浓眉大眼,而且两人都遗传了顾安国的高个子,身板挺拔。只往那一站,就是挺帅气的一个小伙子。顾晏河又穿了一身新衣服,看起来更加精神了。

顾晏河略显局促的笑了笑,“同志你好,我就是顾晏河。”

“你好你好,我是孙艳梅,我比你年岁大,托大你叫我孙姐就成。要是没有其他事,我就先带他去报名?”最后这句话是对晏卿说的。

“好。”晏卿点头同意,他两边都有隐瞒,所以也不好多说什么,“你们去吧,一会儿还来这边汇合就行。”

“行,那我们就先过去了。”

孙艳梅领着顾晏河去印刷厂,路上果然打听起了顾晏河的情况。

多大了,结婚没有,家里还有些什么人云云。顾晏河记着晏卿的叮嘱,自己的情况就照实说了,也提到了家里有一个弟弟。但孙艳梅问起他和晏卿的关系时。

顾晏河就憨厚的笑了两声,不说话了。

孙艳梅立刻知道这是不该问的,识趣的收了话头,不再打探。

两人走进印刷厂,孙艳梅在这工作过,对这里熟悉的很,领着顾晏河直奔报名处。

也有人认出孙艳梅来。

“杨柳快看,那不是你妈吗?她这时候来厂里做什么?”

站在窗边的李小红推了推杨柳。杨柳向外看去,果然是她妈。

“我不知道,她又没跟我说。咦?她旁边那个男的是谁啊?”

“你都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不过长得还挺帅的!”

杨柳下意识的点头,又反应过来,夸张的反驳,“哪里帅了?除了个子高点,相貌也就那样吧。”

-

晏卿等了一个多小时,孙艳梅和顾晏河就回来了。

“成了,后天来参加考试,你们放心,这只是走个过场,他肯定能进。”孙艳梅道。

晏卿点头,“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我就是在中间牵个线罢了。”

晏卿点了点头,怕继续说下去会暴露什么,于是道,“今天我们就先走了,明天继续在这见面?”

“行。”孙艳梅爽快的答应,正好她也回去把东西都卖掉,然后收回钱再进货。

她今日领着顾晏河去印刷厂时,特意穿着解放鞋,在厂里这么转了一圈后,果然就有相熟的老姐妹过来问了。

“老孙,你说实话,你是不是有啥门路能买到解放鞋?你家杨明、杨柳、杨树都穿上了解放鞋,现在连你也穿着,要说你没有门路,我肯定是不信的。”

“就是,老孙你太不够意思了,有好事怎么不叫上我们?你要是真有门路能轻易买到解放鞋,那就帮我也搞几双。”

“要票吗?要是不要票的话,我也要几双!”

……

生意上门,孙艳梅虽然高兴,但该有的警惕还是有的,不太熟的,或者信不过的,她就咬死了说,“碰巧换来几张票,孩子们都大了,该相亲定婚事了,所以咬咬牙给他们一人买了一双,总得撑撑场面不是?”

只有她信得过的人来问,她才松点口,“哪有什么门路,不过跟人搭上了一点关系,买到了商店里的处理品。不要票,但价格比商店里贵了一点。说是处理品,但我觉得质量一点不差,跟商店里卖的那些没什么差别。”

这样一说,大家心里就有谱了,甭管这东西是哪来的,能碰上就是幸运,哪有错过的道理?更何况它还不要票。虽说是处理品,但真的跟商店里卖的好货没差,所以孙艳梅存的那点东西,三五下就被人抢光了。

跟疯了似的,毛巾、肥皂、花生油……有什么要什么!

这形容一点都不夸张,这个时代的物资十分紧缺,有什么东西都是用抢的。三五不时的就会在街上看到这种奇景:黑压压的人群挤成一片,里三层外三层的都是人,甚至也不管里头是什么,看到其他人都抢,先往里头挤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