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节 复出(第2/3页)

“卑职乱来,给总镇添麻烦了。只是事非得以,卑职确实也是被逼到了绝路了。后来卑职主动出击武川,怕是让总镇更为难了吧?”

南木轻拍孟聚手臂以示理解,他大笑道:“恰恰相反,孟老弟你在武川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这让总镇很是高兴,也促使朝廷最终下定了决心。孟老弟啊,这次你能脱困,多亏还是在武川的这场胜仗啊!”

孟聚很是惊讶。在他看来,自己主动出击武川,这件事的性质应该比杀长孙寿更严重。杀长孙寿还可以推说对方杀人在先自己只是反击,但主动打驻在武川的边军,这事完全没有任何理由,罪无可赦。

“参议大人,这事,卑职就有点不明白了。怎么卑职主动出击武川的友军,这反倒是减轻了卑职的罪呢?”

南木鹤笑道:“孟老弟,这事你就不明白了。且听老哥为你细细讲来。”

按照南木鹤的说法,孟聚一刀砍长孙寿砍得很爽了,却给东陵卫总署带来了无穷的麻烦。

长孙家如今虽已不是当年开国十二将之首那么猛了,但再怎么没落,烂船也有三斤钉,这样的世家大族,门生故旧自然是不消说的了,平素交好的皇亲国戚和高官也委实不少。再加上孟聚的理由实在太烂,诬陷长孙寿是南唐鹰侯,这种谎言根本经不住推敲——这种正宗的国人世家,哪怕白无沙当南唐鹰侯都轮不到长孙寿,谁都不信。长孙寿这么平白无故在东平被孟聚灭了满门,长孙家家主着实也恼了,发动了阖族之力来报复——他也不是不得不报复,否则这样被人欺负都不还击的话,长孙家委实脸面丧尽。

孟聚远在东平,手掌重兵,对这种掌握兵权的大军阀,长孙家就是长了两个脑袋都不敢上门去找他麻烦。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孟聚不在,孟聚的老板白无沙不就在洛京吗?

长孙家全力以赴,国人贵族世家们同仇敌忾,再加上这件事上东陵卫确实不占理,无数的弹劾奏折潮水般向朝廷涌去,都是控诉东陵卫总镇白无沙纵容部下行凶残害无辜同僚的。“跋扈擅权”、“非臣之心”、“谋逆擅杀”——长孙家倒也清楚,白无沙深得景穆皇帝信宠,靠这件事是弄不倒他的。但这样至少可以给他施加压力,让他交出东平镇督孟聚来。

为这事,景穆皇帝两次召集白无沙进宫问询,与长孙家主当庭对质。

说到这里时,南木鹤说得有些含糊了,但结合自己的奏折好长时间没得到答复一事,孟聚多少也猜出来了,在如此重压之下,想必白无沙肯定也有些动摇了——总而言之,在那段时间里,朝廷是打算将孟聚革职锁拿进京问罪的。

促使朝廷这样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要安抚六镇大元帅拓跋雄。

孟聚擅斩长孙寿,这很明显会激怒拓跋雄。现在朝廷的局势很微妙,与慕容家的内战一触即发,在当道诸公心中,他们最怕的就是拓跋雄到时会趁火打劫,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趁机南下。

尤其是拓跋雄出击武川,毫无理由地击杀东陵卫的江镇督后,朝廷对拓跋雄的忌惮更深了。这人跋扈至极,朝廷的王法律令已经无法再约束他了,朝中几位重量级大佬都认为,当前朝廷力量不足,最要紧的是要稳住拓跋雄,最好是将他争取到支持朝廷一边来。为了这个目的,为了向六镇大元帅示好,牺牲个小镇督算什么——虽然大家也是心里没底,这样到底能不能稳住拓跋雄,但起码,当务之急是不能激怒他。

但当孟聚出击武川一举消灭四个边军旅的消息传出,洛京朝廷集体失声。景穆皇帝和朝廷大佬们才知道,那个本来以为可以牺牲的小同知镇督原来竟是这般有分量。既然孟镇督显示出了能与拓跋雄正面对抗的能力,朝中大佬们立即就改变了主意:与其牺牲孟聚来哄着拓跋雄,倒不如扶持孟聚来牵制拓跋雄好了。

长孙家虽然故旧很多,在朝中势力也很大,但在关系整个大魏朝社稷安危的大事面前,这又算得了什么?在得到北疆战况消息的第二天,朝廷迅速做出决定:东平孟镇督为朝廷铲除了败类长孙寿,对此行为,朝廷予以认可。

对于长孙寿的罪名,朝廷只是含糊地说是:“横征暴敛、欺压良民、民愤极大、罪应当诛”——这主要是为了安抚长孙家族。因为如果长孙寿是南唐鹰侯的话,那整个长孙家族都要跟着受牵连倒霉。反正人都死了,估计孟聚也不会有兴趣追究他到底什么罪名的。

听南木鹤说完,孟聚吃惊得好半天没说话。他真的想不到,自己本以为是干犯大忌的事最后竟救了自己——以前想着鲜卑朝廷跟婊子差不多,现在想来倒是真有先见之明啊。看到自己实力雄厚兵强马壮,他们马上就眼巴巴地贴上来了。

看着孟聚在那瞪眼发呆,南木鹤轻声一笑:“孟老弟,能有如今的结果,白总镇出力不少。他一再向陛下担保,孟老弟你忠心耿耿,绝对是朝廷不可多得的忠臣良将,所以才能把事情拖到转机的一刻。当然,最关键还是孟老弟你神勇过人,打得边军落花流水,让朝廷刮目相看啊!”

孟聚向南拱拱手,感激地说:“卑职能逃脱大难,全赖总镇大人和南木参议鼎力相助,这份感激之心,真是不知如何表达才好。”

“呵呵,来之前白总镇已经说了,孟老弟若想感谢的话,你就在北疆把拓跋雄看好就行了。”说着,南木鹤突然压低了声量:“孟老弟,你能不能给我透个底?你一下子吃掉了边军的四个旅,你手下到底有多少兵马?不是我多事,只是这事,总镇得心里有数才行啊!”

孟聚沉吟片刻,他低声告诉南木鹤:“参议,目前我手头约有七百具斗铠,步兵约莫三千人左右。”——其实现在孟聚手上的斗铠已经接近一千三百具了,但他习惯凡事留个余地。虽然现在自己与白无沙是站在同一条线上,但将来的事,谁也说不准,还是手上留点底牌好些。

但即使他隐瞒了一半的数量,南木鹤已经足够吃惊了。他说:“我记得,当初孟老弟你从洛京出来上任时,好像只带了三百五十具斗铠吧?”

对这个问题,孟聚是早有准备的。他含糊地解释说,边军的一些将领投靠了他,还有打下长孙寿的都督府时在武库里也缴获了一批斗铠,所以他的斗铠数目比起起初时确实增加不少。

南木鹤这才释然。其实,就是孟聚不说,东陵卫总署也能猜出,孟聚的实力在北疆有了很大的增长。否则,光凭那三百来具斗铠,如何能吃掉边军的四个旅?

两人聊了一阵,南木鹤对孟聚在武川打仗的经过很有兴趣,问了很多细节。他赞扬孟聚干脆利索地击败边军,为全体东陵卫都争了光。他说,听到孟聚在武川打赢的消息,白总镇连续几天心情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