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节 备魔(第2/2页)

许龙进来,先对孟聚微微躬身:“大人晚安。”

“许督察,不好意思,刚刚应酬完赤城的米镇督,又处理了一些家务,让你久等了。”

“不敢当,大人下衙之后还要处置军务,真是辛苦了。”

两人客套两句,孟聚进入了正题:“许督察,今天军情处收到了什么消息?”

最近正是多事之秋,因为失去了朝廷驿报和总署通报这些重要的情报来源,东平陵卫变成了两眼一抹黑,只能靠自己自力更生了。

孟聚非常重视军情工作,积极向北疆各镇和周边省郡派遣探子,收买各地边军的士卒获取情报,于是各方的消息源源不断涌来,情报量大增。

现在,许龙拿出的就是经过甄别和分析的重要消息了。他把一叠文件恭敬地摊在孟聚的书桌上:“镇督,今天有价值的消息不多,有这么几条。

朔州商人带来传言,说慕容家在京畿大肆清洗,对不少世家动手了。拓跋家族在京畿的成员几乎全数遇害,只有祁王一家逃脱;长孙家被灭门,高家被灭门,赫连群家族被灭门,贺拔家因为投降得及时,幸免于难……

东陵卫总署直属战队战败,白总镇也失手了,被慕容家的军队捕获,但总署还是有一部分兵马拥戴着祁王突出了重围……”

说到这消息时,许龙心中忐忑:孟镇督是白总镇的亲信,但听说他又与慕容家关系不错。如今洛京风云变幻,谁都不知道孟镇督到底是站在哪边的。

也因为孟聚的态度含糊,所以,在提到洛京的消息时,许龙用词很是谨慎,不偏不倚,还要不时偷眼看看孟聚的表情,随时调整自己说话的语气。

现在,孟聚的脸上就看不出什么表情。他很平静地说:“除了白总镇,还有总署其他各位长官的消息吗?总署的突围兵马撤向何方?”

“抱歉,镇督大人。没有详细消息传回,我们还不得而知。”

孟聚叹了口气:“真是场浩劫啊!当时改官制时,好多弟兄都申请调回了洛京,现在怕是凶多吉少了。我们这些找不到门路调回去的,留在北疆却是恰好躲过了这场劫难,真是时也命也啊!”

许龙附和道:“镇督说得很是,但这阵子,我们北疆好像也不怎么太平了。这里有几条消息,不是很确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查证的:怀朔风传,突厥六部中的阿史那莫苏抵达怀朔,与六镇都督府进行秘密商议……”

“突厥部?”

看到孟聚迷惘的神情,许龙提醒他:“镇督,突厥部是现在草原上最强的几个部族之一。他们本来是柔然部的附庸,但那次南侵时,镇督您神勇无敌,重创柔然部族,让他们元气大伤。在撤退途中,柔然部内乱分裂,突厥部趁机反水崛起,现在势力已不可低估了。”

“哦,我知道了。”孟聚自嘲地笑道:“草原十三魔,我总记不清他们的字号。那群野蛮人,我估计他们在家里估计是用四条腿爬的,我哪记得那么多!许龙,那个阿史那莫言跑去怀朔那边干什么?跟拓跋雄相亲吗?”

“这个,我们的探子没能查出来。密室会谈,这种事,很难查探的。”

“还有什么消息吗?”

“还有一件事。六镇都督府向各镇边军下达战备军令,怀朔、武川、沃野、高远、赤城各镇的边军都在大规模调动中,厉兵秣马——”

孟聚听得眉头紧蹙,这么重要的消息,许龙却用无关重要的口吻放在最后说,孟聚真的想揍他一顿。

许龙倒也识趣,见到孟聚脸色不善,他连忙解释:“镇督不必担心,这事应该跟我们无关。拓跋雄整军备武,该是为了应付胡人的秋狩——呃,镇督您来北疆才一年,不清楚我们这边的习俗。

每逢秋季,草深马肥,胡人总是习惯进来打草谷抢劫一番,这也是边军例行战备的时候了。平常往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东平总要跟胡人打上几仗的。”

“是这样的吗?”孟聚将信将疑。虽然许龙保证这只是例行的备胡行动,但孟聚总觉得有点蹊跷。往年是这样,并不等于今年也会这样。如今多事之秋,洛京那边已经翻了天,难道拓跋雄还会老老实实待在北疆吹北风吗?

“虽说往年都是这样,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这样吧,既然边军要备胡,我们也不要袖手旁观。传令吧,就说为了防御胡人入秋侵扰,东陵卫所辖兵马一律进入警戒状态,所有军官和士兵都取消休假和探亲——我们也要备胡!”

“这家伙还真是个胆小鬼!”

许龙心下诽谤,脸上却是丝毫不露:“镇督英明!有备无患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