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8章 两府(第3/3页)

赵祯不满的道:“他们都要自己给自己作主了,还要什么粮饷。”

王曾又道:“可是不给粮饷,他们凭什么帮朝廷作战?”

赵祯听到这话,讥笑道:“照你的说法,他们帮朝廷作战,是为了粮饷?他们既然吃着朕的粮饷,凭什么不听朕的?

既然不听朕的,朕凭什么给他们粮饷?

他们要粮饷,朕就给他们粮饷?

他们想自己作主,朕就让他们自己作主?

那朕算什么?

他们如今栖身的是朕的疆土。

他们要自己作主,朕让他们自己作主。

但朕也要扒他们一层皮,当地租。”

张知白皱眉道:“官家此举,有失仁义……”

赵祯瞪眼道:“朕有失仁义?他们在做什么?说好听点叫叛营,说不好听点就是在造反。朕没让人将他们诛绝,就已经仁义了。”

张知白听到这话,不再言语。

王曾和吕夷简倒是不太在乎寇季对那些叛兵做什么。

王曾主要心疼的是钱。

朝廷不花钱,干啥他都赞成。

吕夷简在意的是朝廷冒然跟李朝掀起战端的事情。

李朝前面有一个前黎朝。

朝廷曾经跟前黎朝打过一次,打输了。

所以冒然的掀起战端,会不会重蹈覆辙,值得吕夷简考量。

但考虑到作战的都是蛮兵,吕夷简就不太在意了,只要他们不将战火烧到大宋,他们在李朝干什么,吕夷简都不管。

至于李朝会不会在打败了蛮兵以后反攻大宋,吕夷简一点儿也不担心。

大宋如今是货真价实的地上霸主,辽国被打臣服以后,四海之内的藩属,那个不对大宋恭恭敬敬的。

大宋不打他们,他们就已经烧高香了,还反攻大宋,嫌命长吗?

至于双方曾经签订的盟约问题,吕夷简就更不会在意。

那些蛮兵出了大宋以后,大宋承不承认他们还是问题。

吕夷简对于赵祯的提议,没有太大的看法,但他也没有急着附和赵祯,反而推脱了一番,“此事涉及到兵事,不如等寇季到了以后,商讨一番,再做定夺,官家以为如何?”

吕夷简原以为,他说完这话,赵祯会下令召见寇季,却没料到,赵祯摆了摆手道:“不必了……邕州永安军大营里的蛮兵作乱的消息,朕昨日就收到了,也跟四哥商量过了。

昨夜,朕就已经和四哥出具的文书,让永安军大将军领兵出营。

如今文书应该已经出了开封府境内了吧。

朕现在告诉你们的,就是朕个四哥商讨过以后的结果。”

吕夷简三个人闻言,张大了嘴,有种骂娘的冲动。

合着我们今日得到的消息,你们昨日就收到了?

合着我们激动了半天,你们却早已做了决定?

那要我们三个干嘛?

更重要的是,我们白妥协了?

三个人心里虽然这般想,但却没这般说。

因为赵祯和寇季所作的一切,皆在规矩之内。

如今全大宋的禁军调动,皆在赵祯和寇季二人手中。

其他人插手不了此事。

寇季是枢密院的枢密使,枢密院又是比肩内廷的二府之一。

所以赵祯和寇季二人即便是不告知给他们,也能给大宋的禁军下达命令。

一切都在规矩之内,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

二人有没有破坏规矩,连同内廷的差事也一起私底下决断了。

吕夷简三人对视了一眼,眼中的神色格外复杂。

通过这一件事,他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兵制改革后的不同。

兵制改革之前,枢密院要调动兵马,那必须要拿到朝堂上,跟满朝文武议论一番的。

就算不通过满朝文武,那也得跟内廷的三位宰辅商量一下才行。

兵制改革之后呢?

调兵遣将根本不通过内廷,只要赵祯和寇季点头,兵马就能迅速的被调动起来。

最关键的是,赵祯和寇季若是不将兵马调动的事情说出来的话,那谁也不知道,他们将那一支兵马调动到了什么地方。

也许不知不觉间,一支万人的兵马就出现在了你眼皮子底下。

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简简单单就能让兵马不懂声色的出现在任何他们需要的地方。

以后有人想跟赵祯和寇季作对的话,最应该做的就是守好消息。

一旦守不好消息,让消息泄露了出去。

那么一觉醒来,很有可能就躺在千军万马的注视之下。

就问你怕不怕?

吕夷简三人在推测到了这一点以后,心里格外的不舒服。

他们倒不担心赵祯和寇季会调动兵马对付他们。

他们主要是感觉到了自己的权力不削弱了,同时也感觉到了,枢密院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人畜无害的衙门了,而是一个真真正正跟内廷相提并论的两府之一,是一个可以跟内廷分庭抗争的衙门。

内廷、枢密院,在大宋一直内称之为两府。

只不过内廷一直是一枝独秀,枢密院就有点名不副实。

兵制革新以后,枢密院的权力增大以后,就不同了。

枢密院成了可以跟内廷媲美的衙门。

朝堂以后再也不是内廷的一言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