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清穿群魔乱舞之年玉尧四十(第2/3页)

陈朝生道:“玉姑娘还要买葡萄牙人的船?可是我们华人的船也不小呀。”

玉尧摇头说:“我朝船虽大,但是自前朝三宝太监远洋后,到了本朝远航技术不进反退。如今往来吕宋、南洋就不错了,如陈公子去过印度的很是罕见的。能独立去欧洲的又去哪找这样的人了。”

“玉姑娘要去欧洲?不知去欧洲做什么生意呢?”

玉尧轻笑道:“陈公子身为十三行的人还不知吗,我中原茶叶、瓷器卖到欧洲去会是什么价?西洋人从你们十三行采购的就不少吧?你说若是我们自己开一条商道到欧洲去买卖,利润何止现在这么一点?”

陈朝生心中一动,可是又气馁了,说:“万里之遥,毕竟人生地不熟,再说西洋人可不像南洋土人。南洋土人凶顽无礼但是脑子不好又懒惰,我们华人只要团结又防备就好了。但是西洋人人长得高马大还有火器之利,到了人家的地界,我们人少也没有利器,人家的官府也不帮我们,我们就难免被人抢掠欺负。”

玉尧道:“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做生意也是逆水行舟迎风而上才能赚大钱。我现在开始学习准备,培养人员,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去做生意的。澳门若是没有卖船的,我还是去渤泥国看看,我还有两门远亲定居在那边。那边有荷兰人,他们号称‘海上马车夫’,他们的船也是好的。”

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去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

陈朝生是肯定不认识马克思的,那位大神都还没出生呢。但是这条道理是一样的。商人,特别是海商,他们可没有中原内地腐儒们的矫情。陈家如今海洋生意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是若是能不通过转手贸易,自己的商船能抵达欧州,那将是多大的利润?那么广州十三行的人他们的商品采销如果通过他的商队的话,那又是赚多少?

陈朝生道:“玉姑娘若真想买西洋远洋海船以图将来,在下倒也认识些个葡萄牙商人。”开辟自己去欧洲的商道是大事,陈朝生可也做不了这种主,但是商人的机灵也让他想到取巧:一来卖一个好给这个潜在的大客户,二来让她先去试试水。只要和她建立良好关系,她的理想真行得通,他陈家要搭上她的船也不会难,毕竟那是多大的生意呀,不是一家吃得下或吃得完的。他这样做既无风险又占搭上了先机。

……

玉尧听陈朝生说认识些葡萄牙商人,但是她也没有想到他会把她带到澳门总督府去。

现在的澳门总督当然和鸦片战争后的香港总督是不一样的,澳门地面儿小而且现在只是有居住权,总督也是管理一下社区侨民的生活,对其侨民实行自治。还是不像鸦片战争后那种洋人高高在上的。

总督府也位于龙嵩街,现在还非常的“俭朴”,人家总督府其实根本没有府,只挤在圣奥斯定大教堂中。

现任的总督叫施基拿,前年刚上任,但是得到葡萄牙王室传来的消息,他很快又要下岗了,他们已经选好的接替的人选。

施基拿来东方一趟自然也是想发财的,他作为总督手底下也有些资源,而华商做生意又有打通关节的“好习惯”。于是,陈家在澳门进行的进出口采卖生意挺大,也多和葡萄牙人做生意,每任总督上任他自然是会来拉进关系的。

施基拿任上时间不长,但是就有陈朝生做过多笔生意。

施基拿是个典型的地中海中年男人的长相,高鼻深目却有深色的头发。

玉尧是和陈朝生两个人来的,其它人还留在陈家行馆中。

在会客厅坐下,仆人也端上咖啡来,施基拿看着玉尧年纪这么小不禁有些吃惊,不过她尚能交流的葡语和虽然怪异却明显是西洋的打扮却讨好了他。因为在教堂中,先从闲聊开始,玉尧满口上帝圣经之妙语更令他大悦。待她喝了咖啡后,又赞美了一下咖啡,还说起咖啡的好处来,以及各种咖啡,施基拿就再不敢小看她了。如今华人之中,不说女人,就是男人拥有如这个漂亮得像东方小仙女一样的女娃的见识的也不多,这样的人又怎么会骗他呢。再说,这样明显不是一般人家能养得出来的气质神采,现在的华人多卑微,这样的人说是公主他也信个九分。

终于,施基拿开口说:“玉小姐是想买我们大葡萄牙的海船?”

“是的呢,大葡萄牙早在前明就来了我中土。而葡萄牙的瓦斯科-达-伽玛、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等大航海家的功勋我也十分敬仰。我和我的家人就是想有一天能乘上葡萄牙的那种大船像‘瓦斯科-达-伽玛’一样环游世界。”

玉尧怎么好听怎么做,博学中又展露一般少女的率真,这样特别的风格区别于大多数商业谈判的伪装、尔虞我诈,让施基拿十分受用。

施基拿道:“我的朋友就有一家船坞,我手上倒是有两条船,是我朋友让我代卖的。”

“真的吗?”玉尧眼睛闪闪发亮。

其实施基拿是被委任澳门总督所以也成立了海上商队来东方,但是生意没做多久,他又要回葡萄牙了。他卖船成立商队时花光了私房积蓄,如今回去本土也不想再这边留下人来。他本想转卖给别人,但是那个买家价格给得太低了,离任前他是想尽量多赚一些的。就以代卖的名义不露他急于脱手的底牌。

玉尧虽然高兴,但是也不是棒槌,就和他谈起来,她察言观色,一边卖萌一边讨价还价。葡语不是很溜就忍不住用飙了几个英语单词出来。

施基拿一听,奇道:“你会英格兰语?”

玉尧说自己小时候跟着一个英格兰的传教士学得英语和葡语,所以英语比葡语要好。

圣奥斯定大教堂的传教士也有英国人,施基拿也会英语,于是两人用英语谈了起来。陈朝生就完全听不懂了。

玉尧谈及更深层次的合作让施基拿动了心,他离开中国,但是这里有个长期合作的伙伴,她要的东西方方面面,她有的东西也各种各样,两人建立直接的商贸联系,那么他在本土或欧洲将有十分的优势。

施基拿道:“你有海商的经营权吗?”

玉尧笑道:“我现在没有,将来就有了。况且,我和陈大哥一起来,我与他也有合作的,咱们三家若是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价格三方给优惠,互利互惠。”

谈好了价格,玉尧又向他聘请水手、船长,施基拿想着养着那些人还要不少钱,现在转手也能赚一笔“中介费”也笑着说愿意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