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清穿群魔乱舞之年玉尧四十五(第2/3页)

却说另一边,章睿在京城能光顾的人家都光顾过了,工匠失踪案之上,京城出现“飞天大盗”的事也终于捅到明面上来了,康熙帝亲令顺天府彻查两案。顺天府尹就是内裤外穿也没用呀,他也愁白了为数不多的金钱鼠尾辫的几根头发。兵部的事是皇帝亲手抓着,而那些失窃的也都不是普通人家,个个地位高于他。

毫无头续,他哪来这样通天的本事?他只有一口老血喷了出来,仰身倒地,他病了要乞休,皇上换人顶上吧。

……

年家作为汉奸旗人自然也不是穷人,玉尧一点都不心疼地把自家也偷了,府中一时乱成一团,女眷之首黄氏、纳兰氏不得不拿出房中贴身银子来发放月例,安抚人心。

这天,玉尧得知那些被龙雪的人裹胁四散隐匿的工匠已经秘密集中到天津卫塘沽乘了小船偷偷出了海,想必到了海上就能上了早备下的大帆船一直南下。那两艘帆船会一直抵达广州,由那边的同志安顿那些工匠。然后,这几艘船会去南洋协助运兵。

她对看四爷、八爷和各个一穿越就成为了不起的满洲姑奶奶们没有兴趣,想着应该撤退了。

晚上,她换了一身红色男装汉服带着一身白衣的章睿和一身翠色明朝汉服的小翠,来了老爹年遐龄的书房外。年遐龄正和年羹尧商议着如今朝堂的正事,所以,书房只守着两个年家的心腹小厮。

小翠出手点倒了小厮,小翠的武功在江湖中也就中等,不过是比当初韦小宝的双儿高了一点儿。这时点倒两人已经惊动了年遐龄和年羹尧。

“谁在外面?”年羹尧语气微冷。

玉尧道:“玉儿求见爹爹和哥哥。”

年遐龄和年羹尧毕竟还是很宠爱玉尧的,若不是宠爱,玉尧小时候也不可能在庄子里胡闹都由着,也不可能她离家出走年家没有宣称她早逝而是一边派人寻找一边做出年家小姐在南方养病的假象。所以,他们不会太忌讳她身为女子不能进书房重地。

玉尧推门进去,章睿和小翠掩上了门,年家毕竟是官宦富人家,晚上有事也没有省着烛火,屋中还亮堂。

年遐龄和年羹尧在玉尧三人进来时见到了他们的打扮,不约而同啊一声惊呼。

年遐龄站了起来,怒道:“玉儿,你胡闹什么!”

玉尧道:“爹爹息怒,不要惊扰到府中的其他人。玉儿今日有重要事情向爹爹禀报。”

年羹尧向来是个聪明犀利的,已有不好的预感,说:“玉儿,哥哥不知你这些年在外头到底经过些什么事,但是,你是年家的女儿,慎言慎行。”

玉尧道:“哥哥,我恐怕是要让你失望了。”

年遐龄道:“你还不回房去换了这身衣服!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玉尧道:“等不到明天了,我今夜就走。”

“什么?!”

玉尧取出一叠纸,上前递给年遐龄,道:“还请爹爹看看这个。”

这正是她和长平公主签订的《武昌秘约》(又称《茅庐秘约》)的复本。

年遐龄本是疑惑,一看开头,心头就大跳,匆匆浏览之后,跌坐在椅上,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年羹尧觉得不对头,过去捡起那些纸一看,脸一阵青一阵白。

那些一条一条对明朝皇室的敲诈暂且不算,但是那明确写着的“反清复明,光复河山”却是连傻子都看得明白。

年羹尧震惊急怒之下拍裂了茶几,喝道:“小妹,你这是要陷我年家于万劫不复!”

玉尧抬起头,说:“我就是要保我年氏一族,这才回京,想在爹爹和哥哥在我起兵之前带着家人撤离京城。”

年遐龄再疼爱女儿也勃然变色,道:“皇上对我年家恩重如山,你也从小锦衣玉食,你何处学来这样大逆不道的心思!”

年遐龄向年羹尧使了眼色,年羹尧会意就要去捉拿玉尧,玉尧侧身一避,出身飞快点住了他。

年羹尧就要软倒,章睿将他扶到了倚上坐下,年遐龄却武功稀疏平常且年迈了,哪里还能出手?

年羹尧道:“你哪里学来的这样高深的武功?可是那些反贼教你的?”

年遐龄道:“那些反贼不过是想要拉拢利用我年家之势力,竟然对我小女儿下手,真是卑鄙!可叹玉儿你小小年纪不明是非,竟不顾家族安危参与大逆不道之事。”

他们父子俩还是以为玉尧是这几年在外“误交匪类”,被人蛊惑利用,是背后的野心家想在通过玉尧利用他年家的势力。

玉尧朝二人告了一个罪,道:“爹爹哥哥息怒。不是别人要骗我造反,而是我自己一直在骗别人造反。我三岁启蒙,五岁读史,便知我是华夏子孙,不是满清奴才。我不要当汉奸奴才也不稀罕当旗人,我要当堂堂正正的汉人。不管谁当皇帝都好,反正满清建奴不行。”

“住口!”年遐龄怒喝。

玉尧道:“爹爹,等我当上摄政女王,我可以给年家带来更大的荣华富贵,还可以洗刷我年氏一族汉奸的耻辱黑历史。不然,满清建奴迟早和蒙古人一样要被哄下台的,到时汉人光复,我年家有汉奸的名头压着,我年氏后世子孙世世为贱民,这样好么?”

年遐龄道:“皇上英明神武,我大清江山永固,岂能和元蒙一样?”

玉尧冷笑一声:“鞑子才多少人,汉人有多少人,我唤醒十分之一的汉人造反,鞑子就受不了。爹爹若是带着年氏一族投奔于义军,我必重用年氏,并且爹爹若念康熙知遇之恩而且我年氏毕竟当过旗人,我将来对旗人可以不赶尽杀绝。”

年羹尧道:“小妹,你才多大,你哪来的自信可以打得过皇上和八旗精兵?这国家大事你又懂多少?”

玉尧道:“绿营都是汉人,而且就是一帮兵油子,八旗又才多少人?爹爹和哥哥若真关心我年氏一族,可得加紧转移去南方。如今大哥在广西担任笔贴式,不如爹爹先借口去广西,而二哥也谋个外放,去四川湖北都可以。不然,待我攻下金陵,将会昭告天下我出身年氏,到时康熙可会放过年家?”

年遐龄气急攻心,玉尧忙过去给她缓气。

“爹爹,我们是汉人,就算把‘严’改成‘年’,就算当过满人包衣,就算入了旗籍,我们还是汉人。我读着汉人的书,心念着自己是轩辕黄帝的后裔,我们的骨子里烙上了华夏子孙的印记,我们祖上是打建奴而含屈投降的大明指挥使。满人真的比汉人高贵么?他们不过是一群自己大吹法螺爱往自己脸上贴金一味攥改明史的小人,他们那一帮小人包括康熙可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华夏子孙。这样一群小人和外人凭什么当我们华夏的主?凭什么奴役我华夏江山百姓?这些年,女儿去过海外,海外早就日新月异。小人外人误我中华,我们若不不拨乱反正,可是要让我华夏民族将来陷入深渊的呀!大清什么的和华夏民族的兴旺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华夏中原改朝换代不是再平常不过了吗?我不忠于任何个人,我只忠于我的国家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