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清穿群魔乱舞之年玉尧六十六(第2/3页)

等后勤都跟上,登陆部队整队后分工配合进攻。

同样在登陆的还有以“汉武号”为首的分舰队,掩护第三军在武昌登陆,扫荡驻在湖北的清军。

中华帝国皇家海军领队,带着大量的船只,运着中华国防军野战军第四军及中华帝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海豹”、“海狮”两个师在江苏海州(连运港)登陆。

这漫长的海岸线在海军战舰下犹如脱光衣服的美女,清朝面对这种不同时代的战争方式,无论是清早期还是清晚期并没有什么不同。

中国疆域太大,没有海防是个悲剧,满清满蒙八旗重兵几乎都驻守在长江沿岸和京师,对于中间的腹地就是它柔软的肚子,一刀就捅进去。

在海州只有少许的满洲八旗驻军和绿营一个镇——毕竟大清那么大的地方,不可能每个地方都重点防守。

在第四军和海军陆战队登陆后,先是把清军痛扁了一顿,然后再做政治攻势,用血的教训逼降汉军绿营,那种大军到处,绿营“起义”的现象又出现了。正史上,当年日本鬼子打来,中国军队有多少投降当伪军?何况,南方政府可是华夏汉人江山,他们为了活命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那些旗人武官或监军纷纷被心黑的绿营士卒砍了当了投名状。

第四军和海军陆战队主力闪电直插徐州,后方投降的绿营给他们打个证明条,交给后一步运来的民兵部队。也是玉尧占着春秋大义和武力的优势,又深知没有头子失去战斗意志的中国人确实是一群绵羊。因为起义或投降的绿营军队,很多是把原来的旗人武官都杀了当投名状了,他们可以说群龙无首,也不大可能再去投效满清。

因此,她用兵十分大胆,那些投降的绿营在后方可也不是小数目,如果突然起了暴动也是个大麻烦。

徐州东临海州(连云港),南接宿迁,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乃南北东西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华东重要的门户城市。拿下徐州,可以说江苏、安徽都是中华帝国的囊中之物了。

为了减轻徐州战役的压力,防止清军北方各军镇大军涌向徐州,太行山的中华帝国国防军野战军第五军、第七军十万大军如猛虎下山,打响进攻大名府(邯郸)的号角。大名府地处直隶省南部,是京津地区的南方门户。这犹如都打到你床塌下面了,打完就往你喉咙插了。如此,兵部八百里加急令山东西部、直隶南部、河南北部现有的清军驻防部队驰援大名府。

三省清军驻防部队得到命令后,还来不及调军增援,中华帝国陆军第三个上将章玉凤就已经率军拿下了大名府。如今南方战事如此紧急,大名府又分得到什么重武器?而且这里的满蒙八旗驻军不到两千,第五军和第七军拿下涉县,稍作休息行军一天,然后再用一天就打下来了。

大名府这个钉子,吸引了各方的大军来攻,包括山东提督率的四万绿营军,河南一个都统、北京南下的前峰营加部分神武大炮营。这些可怜的大军不但路上遭到了各种“卑鄙无耻”的游击手段,到达大名府时,他们却是心中生惧,围而不攻想困死他们,大名府的物资总是有限的。

不过清军的物资也是有限的,太行山方面军的一个急于立功的“特战先峰”康熙前小老婆吕四娘带领着特战队,偷袭清军后勤,火烧粮草。

而这时大大减轻了压力的徐州之战也落下了帏幕,中华帝国国防军野战军第四军和皇家海军陆战队两个师占领徐州,切断了重兵在江苏的满蒙八旗大军北方后路。而安徽方面的第一军横扫安徽,蒙古八旗大军不是战死就是逃往江苏,西北的路也被堵死。东南是海,海上除了水,就是帝国皇家海军,况且满蒙联八旗军是北方人游泳技术不怎么样。南边就更不用说了。

满蒙剩下的主力大军已经被围困在江北。

……

北京城,八月,黑云压城。

八月本就是北京常常暴雨的季雨,但是今天的天特别黑,像是天就要被乌云压破,天上的水就要倾泄而下,把一切都淹没。

紫禁城中,康熙病了,他也不去乾清宫上朝了,只是在南书房招见大臣。又一份军报送达,他咳了咳,让太监念,正是南方“叛军”占徐州的军报。

他一口血吐了出来,各奴才大臣不禁大急,康熙挥开了人,让太子、四阿哥、八阿哥、李光地、陈廷敬等留下,其余人等退出南方房。

由于南方的造反如火如荼,康熙朝的一废太子、二废太子也没有什么机会上演,康熙对太子感情复杂,却没有废他,是怕江山更加不稳。

康熙在太监的搀扶下站了起来,走到了书房中那一幅巨大的大清疆域图面前,痴迷地看着。那是他君临天下广阔壮丽的江山呀!

良久,长长叹了口气:“这年家的女儿听说现在只有二十岁,自己打下了一片江山。朕自顺治爷手中接下江山,统御群臣,鳌拜、三藩、台湾、噶尔丹、罗刹,朕也都过来了。这个年玉尧才是真正的可怕,是朕平生唯一的敌手。”

太子道:“大清有天保佑,皇阿玛是真龙天子,怎么能长妖女的威风?一个女子不安于室、牝鸡司晨、祸乱天下,天理难容。我大清上下一心,定能度过这次危急。”

康熙都不去理会太子,问李光地:“光地,你有没有看过她写的《矛盾论解析中国历史发展》、《明亡清兴五十年》,还有《强国论》、《世界史推演》?”

李光地战战兢兢跪下,道:“万岁,微臣未曾听闻这些书。”

康熙有些苦笑,说:“都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她对大清了解得很,可大清朝中上下却是因为各种原因,当聋子、瞎子,不去真正了解她,又怎么斗得过她?”康熙因一次次惨败,语气中带着丧气,这是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

李光地磕头,道:“微臣该死。”

康熙轻轻叹道:“不怪你。朝中上下若是都读她的书,大清也危矣。”而他也读过那些书,他看过才知道怕,她所有的著作理论都在扒大清的裤子,让大清难做体面人。而且,汉人看她的书极易被洗脑,康熙看到《强国论》时都不禁想自己是汉人多好,不必限制汉人的发展,能创造一个超越他的意识的强大帝国。人口基数和文化生命力是《强国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民族的必要条件,而这个时代,只有汉人满足这个条件。

李光地不敢应话,又听康熙说:“这年玉尧大手笔,这是要一战吃下江苏、河南、安徽。太行山内的连年匪祸也是她的诡计,这是插在大清心脏的剑呀。谋算之深,亘古未有。能文善武,气合风云,男儿也自愧不如呀!失地,如今是拿不回来了,但是困在江苏还有我满蒙二十万将士,不能都白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