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痴情皇帝负心妃(一百下)(第2/2页)

崔明、谢智骅,包括谢智骁、司马容、司马珏之前都不觉得和亲有什么问题,尤其崔明和谢智骅以前和姜余不熟悉,只知他文武双全,是天下第一才子,还是皇上宠臣。

崔明说:“这太过偏激了吧?和亲结秦晋之好自古便有,况且昭君出塞换来和平,汉匈关系越来越近,到东汉南匈奴内附,可见和亲意义重大。”

花弄影道:“就那从汉匈关系发展看看,和亲的意义到底有没有这么高。元狩二年,武帝命霍去病春、秋扫荡河西,浑邪王率四万人归汉,可是允许他们依照旧俗生活,然后到元帝时昭君出塞,再到东汉时南匈奴内附。但是要注意的是他们内部仍依照旧俗生活,等于是匈奴部落占着黄河沿岸、河套、关中,大汉只占个名,近四百年没有改变旧俗。在黄巾乱后,汉民减少,胡汉人口比例失衡,三国时各国都有人口危机,最终导致五胡乱华。就先不论和了多少亲还是五胡乱华的结局,我们就说一说常理。呼韩邪和汉关系亲近,向汉帝索要美女,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这事很正常呢?打个比方,假若我和邻居关系亲近,但是我比邻居有钱,我娶得起三个老婆,邻居艳羡问我要,我就要把自己辛苦赚的钱和我喜欢的女人分给邻居吗?今天这个邻居拿走了,明天那个邻居听说这样的好事也找来了,也给吗?都送完了自己吃糠喝稀吗,没女人了,抱猪圈中的母猪睡觉?”

两汉其实可以说是两个朝代,光武帝根本没有皇帝继承,是他自己重新打下天下的,是新的朝代。

西汉210年,东汉195年,两朝都有和亲,但是明朝没有和亲,如果不加南明小王朝的几十年,也有276年。汉时北方匈奴强大,明时蒙古、后金哪个是善碴?汉有白登之围,明也有土木堡之变。虽然这样有点片面,可是送女人给外邦的作用实在没有美化出来的那么好。

崔明不禁深思,既然和亲的最后仍然是五胡乱华,甚至匈奴内迁变成了萧墙之祸,那么和亲的意义在哪里?

崔明道:“和亲不是安邦之策,何为上策?”

花弄影道:“崔兄怎么问我?《孟子见梁惠王》中早有言:‘明君制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民有产才是安邦之策。”

孟子就看到了产业的重要性,百姓有恒产就有恒心。

崔明道:“然也!但是姜兄现在仍然做了这差事。”

姜余叹道:“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大原虽强,但诸国林立,不思进取,则被人合,进则囊括四海,这就必然要处理对胡人和蛮人的关系。以汉史为鉴,除了富国强军之外,最重要的是三点:一、若有依附者,逐渐改其旧俗;二、实际统治他们并从增加的胡人身上实现中央税收增加;三、保持汉族人口比例的优势,这三点才是对付胡人的关键。和亲,从国家发展角度看,真心没有什么用。”

现在她已经有政治基础,她是状元,有皇帝的赏识、魏无忌的帮助,如果宽泛一点,谢智骁、司马家、雷家也能助她,还有太师张希文等人十分赏识他。

花弄影就是挑战和亲的习惯,这次没有办法,将来再没有白送女人和亲。所以,她在太监们面前也照样非议和亲之事,就是要让轩辕凌恒知道,以史为鉴,少做“面子工程和送去主义”,做“拿来主义”。

至于现在崔明和谢智骅在场,跟他们交浅言深之类,也没有顾忌。

而崔明和谢智骁到底是青年,还有热血,他们也没有抵达中枢,花弄影反对和亲并不会落他们的面子,给他们洗脑要容易些。

事实上,是有些效果的。

宴罢辞了镇国公府出来,谢智骁没有留她住宿,因知她是女子,若身份泄露,不只她会有生死劫,她在镇国公府露馅,镇国公府也有麻烦。

谢智骁、司马珏要送她回府,但是到门口,她都严词拒绝了,直接施展轻功走了,两人也知不必再跟,又一阵落寞。

司马珏忽然想到一事,说:“表叔,贤弟麻烦也不小。就说我家的两个小丫头,真是……我觉得她们对‘姜余’很不一般,三叔还有一种乐见其成的态度,真的要疯了。事关姑娘清誉,你不要说出去,但是你得帮忙别让三叔瞎掺和。”

谢智骁点了点头,两个小丫头的失落有他们兜着,可是他自己呢?她竟真要与他断干净了,现在的态度再无暧昧之情了。他不后悔,可是没有预料,不求有名有份,快乐的日子都这么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