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2/3页)

但女方那边却很快反馈过来,一个说是已经有相中的要去见面了,另一个则委婉地劝说恐怕不大合适。田家娘第一次替田友明出手,便铩羽而归。

米三刀却疑惑地问:“大娘怎么这么想替你找个桃源村的媳妇?你这情况,怕还是余江来的姑娘更合适些吧。”

田友明无语,他当然知道自己娘在愁什么。侄儿侄女吃饭穿衣都是要钱的,将来长大了嫁人娶妇,也少不得田友明一家给担着。钱自然是少不了。

桃源寨里都传遍了,桃源村的姑娘出嫁,那满身亮闪闪的银器都是要带过来的。有了这么一副陪嫁,以后过日子害怕缺什么?

但田友明却觉得自己这副绵性子,应该对不上桃源村姑娘的喜好。像米三刀这样的,性情豪爽,要身板儿有身板儿,要模样有模样,就算是家中再无旁人,是个独户,一样受人追捧。

再说他曾听人说过,桃源村的姑娘那身银器,传女不传男,只会传给自家亲生女儿,绝不会变卖了帮扶夫家。所以他娘这么心急,到头来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正想着,田友明忽然察觉一道温柔的目光正默默注视着自己,他凝神往目光来处看去,只见是个余江来的姑娘,颇有些眼熟。见到田友明的目光转来,那姑娘便羞涩地低下头,伸手玩弄着衣角,却默默把身上别着的号牌露出来。

“那是几村的姑娘?”米三刀也留意到了这一对年轻人之间的火花,挠着头回想,“新余的?二村的?”

“害,别想这么多,先见了面再说吧!”米三刀自作主张,帮朋友去找了工作人员,一会儿那边就反馈过来,说是那边也愿意,并且马上安排了“会面室”,田家和对方一起在这座简易活动房里坐下。

双方简单交流了一下名姓,对方姓鞠,小名叫做三娘,在从余江过来的路上和田家有过一面之缘,三娘甚至还帮田家照料过一回侄儿侄女。鞠三娘一提,两家便都想起来了。田家娘登时对这个姑娘充满了好感——人美心善,照顾孩子又是一把好手。

但再将鞠家的具体情形一问,田家娘登时皱起了眉头。

原来鞠家的经济条件很不怎么好,上有老下有小不说,鞠三娘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也未成婚,谈婚论嫁也就这一两年的事。

说到这儿,田家娘的脸色就已经有点难看,然后便旁敲侧击地询问对方想要多少的彩礼。

鞠家报出一个数字,田家母子连带米三刀,都低着头,不发一声。

——这就是谈崩了!

从“会面室”里出来的时候,田友明觉得自己的脚有千斤重,刚巧出门时鞠三娘从他面前走过,田友明似乎能感觉到她柔软的发丝在自己脸上擦过,能闻到她头上擦的发油那淡淡的香味。

鞠三娘走开之前也回头看了一眼田友明,眼里颇为幽怨。田友明觉得那一瞬间自己的心都要碎了。

田家娘待对方离开之后,才长叹了一口气,对儿子说:“姑娘是个好的,偏偏人家要卖女儿!友明,你且先罢了这心思吧!”

谁知下一刻,田家爹带着田小妹从另外一间会面室里出来,小妹满眼眶的眼泪,站到自家兄长身边,一低头,那泪水便砸在鞋面子上,把田友明给心疼坏了。

“小妹,谁欺侮你,哥去揍他!”田友明这就要撸袖子,他的性格比较怂,但谁欺负了妹妹他都不肯做怂包的。谁知田小妹把自己身上别着的号牌一摘,往兄长手里一塞,扭头就跑,竟然直接跑出了会场。

“爹,这是咋回事?”田友明赶紧问田家爹。田家爹摇摇头,叹着气说:“这不,相中了一个桃源村的后生,偏偏是个出不起彩礼的。”

原来这田小妹在相亲大会上,和桃源寨现任稽查队长赵五光看对了眼儿。赵五光走在桃源寨里,要多威风有多威风,是个传言中“吃皇粮”的人物,每个月拿着各种津贴,跟着他绝对不愁吃不愁穿的那种。

但是,人家偏偏就出不起彩礼!不仅出不起,桃源村那边,还就没有管男方要彩礼的习俗。

桃源村里,女子的地位似乎要更高些,女子可以保有自己的财产,嫁人可以带走,可以交给女儿传承。相对的,男子虽然现阶段已经拥有冠姓权,但是财产权利上却要比异性要差上一些。

这下成了死循环:田友明好不容易相中个合适的鞠三娘,人家鞠家却索要大额的彩礼。田家指着田小妹的亲事能给哥哥贴补点儿,田小妹却偏偏看上个出不起彩礼的。这叫田家咋整。

这边田家爹叹着气,那头田家娘却嘀嘀咕咕地抱怨田小妹,田友明一跺脚对自己的母亲说:“娘,您指着鞠家小姐那里说人家卖女儿,您这里……不也是指着卖女儿吗?”

田家娘被亲儿子的指责一噎,一时竟无言可对,过了片刻才伸指头在儿子额角狠狠地戳了一下,骂道:“你这个没良心的臭小子!娘这还不是为了你……你有两个侄儿侄女要养,还成天想着要借钱给家里建糖坊——这不多出些彩礼钱,这天底下的姑娘哪个敢嫁你……”

田友明气起来,与母亲顶嘴:“那也不能卖了妹妹……”

他原本就与妹妹亲厚,听说妹妹相中了寨子里稽查队长赵五光,田友明心里其实还有些窃喜,心想那糖坊开起来之后许是能多借些妹婿之力。他想着自己反正有贾三爷借的创业贷款,再加上自己苦干几年,指定能挣下一爿家业。

谁能想到,这婚事,简直像连环套似的,一桩黄,桩桩黄。

为啥想娶个中意的媳妇/嫁个中意的郎君,就这么难,这么难,这么难?

*

田家人正在这边闹腾,相亲大会的组委会突然把今天参加相亲大会的人都聚在了一起。工作人员当中那个说话爽利的大姐,手中举着个铁皮喇叭似的东西,往乡亲们跟前一站,大声道:“各位,想必大家今儿都已经见了想见的人,成与不成,心里都大致有个数了……”

“但是呢,俺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提醒大家一句,终身大事,千万别急着下定论啊!”

这位大姐正是三村食堂那位“老邢家的”,她说话风趣,底下的乡亲登时一片笑声。

“另外就是贾三爷拜托我在这儿宣布几条新规矩……也不能算是规矩吧,用贾三爷的话来说,就是新风尚。他盼着寨子里面的年轻人,听了这几条之后,能够少些烦恼。”

“第一条,所有各自相中的伢子和闺女,你们决定成亲之后,要一起到档案办公室去登记,领取‘结婚证’。父母代领是不行的啊!”

“毕竟这成亲过日子,是你们两口子自己成亲过日子,没有旁人能代替你们决定。听一下家老们的意见是没错,但是决定还是要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