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第2/3页)

这同欢被带入山匪的巢穴之后,过的也是寻常日子。但是这些山匪每次都会接到一个神秘人送来的吃食与银两,神秘人会嘱咐他们:同欢们的命是他给的,所以同欢们一定要听他的话,为他卖命。

终于有一天,同欢长大了,那神秘人却突然说要让山匪们下山,说是要为同欢的哥哥报仇。但是同欢哥哥的鬼魂出现,告诉同欢,真正害他的,并不是剿灭他家兄长的官府,而是还得他家走投无路,为富不仁的乡绅富户。

但是神秘人却百般相诱,告诉同欢和他的伙伴,只要赶走当地的官员,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

于是同欢被迫下山,他先去找到了凤珍,并且勇敢地护住了凤珍一家。凤珍一家非常感激同欢,要留他在家中与凤珍成亲。谁知就在最后一刻,山匪们败了,神秘人指使其他山匪,将同欢顶出去,所有的罪都让同欢担上。

剧情发展到这一刻的时候,看戏的百姓都气愤得一起骂人,纷纷吵嚷着要将后头那个神秘人揪出来;再后来同欢上法场,凤珍洒泪相送的时候,看戏的百姓一起同洒一抔痛泪。

这些百姓恐怕也没有想过,他们竟然会代入一个山匪,同情一个山匪。

论其缘由,可能也主要要归功于演员选角非常成功,同欢与凤珍的演员颜值都非常出色,唱腔又极为动听,因此赚得了无数同情的眼泪。

这些演员来自桃源寨。桃源寨的土著本就有对歌的传统,唱起山歌那是张口就来。稍许给他们一些剧情,演员们就能发挥得如同排演了千百遍的传统剧目一样。

这出《同欢记》上演了三天,武元县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山匪公审。

第一个受审的自然是匪首“铜环三六”。铜环三六被带上堂的时候,围在县衙外的百姓之中竟然有个人大喊了一声:“铜环三六,坦白从宽,好好交待,别再伤了你家凤珍的心!”

铜环三六:……凤珍是哪个?

但是他也确实是下定了决心要老实交代的,当下将自己投匪的经历原原本本地都说了一遍。

负责审问的李师爷是事先仔细研读过铜环三六的供词的,这时候着重引导了一下,帮助铜环三六将最关键的供词都说出来,比如他们原本在山里好好的,是上头有人突然安排他们出山;又比如上头曾经通知过,将武元县县令擒住,将平南节度使赶走,他们的任务就结束了。

百姓们至此终于多少明白了:敢情这些山匪并不是罪魁祸首,真正的罪魁目的其实是要加害武元县令——而武元县令,正是此前主张重新丈田,阻止大户进行土地兼并和少缴赋税的青天大老爷袁化。

再联想到此前刘家、赵家,在城里散布的流言,百姓们终于将两者能够对上,严丝合缝,齐活了。

接下来就是回避不了的铜环三六“黑历史”部分。在县衙大堂上,铜环三六将他自从“从匪”开始的详细经历一一讲述了一遍,包括最近在武元县附近从事的各种窥伺、袭击、抢掠……倒也一字不差,都说了出来。

李师爷表示已经将铜环三六的供词与旁人的供词核对,基本可以确认无疑。

原本对“同欢”充满了同情的围观群众们,心中登时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多半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好好地被人骗了,做下这等违法乱纪之事。

最终,令人紧张的判决时刻到来。县太爷袁化宣布,铜环三六不是匪首。

这一决定,县里的百姓都是支持的,早几天还叫嚷着要将铜环三六千刀万剐的人现在都改了口,支持县太爷的决定。

但是接下来的决定让很多磕“欢凤CP”的百姓们失望了。县尊袁化宣布:同欢三六早年间因年少无知加入犯罪团伙,期间抢劫财物、伤人性命、破坏私人财产与公共设施,诸般罪名成立,本应判为斩立决。

但念其认罪态度较好,免除其死罪,判处服苦役终身。

这判决一出,百姓们一片叹息:“凤珍妹子可惜了!”

谁知袁化继续加了一句:“苦役期间,除非有重大立功表现,方可减刑。”

这句话,明着像是堵上了一个口子,其实是宣布了一个可能性。好些百姓大声鼓励铜环三六:“加油改造,好好表现,相信你家凤珍妹子会等你的。”

铜环三六:……这些人说的都是啥?

但是他到底是松了一口气:好死不如赖活着。现在他好歹留了一条命,将来也有那么一丢丢的可能能重获自由,实在是不能奢望更多了。

铜环三六之后,轮到了其他山匪。他们听说铜环三六竟然不用被处斩,全都松了一口气。谁知轮到他们的时候却全不是那么回事。

所有人的供词全部经过详细分析,能够相互印证的,方能算是“有效”供词。通过这些分析,抽丝剥茧,认定了几个“穷凶极恶”、“罪大恶极”的山匪,不用严刑拷打,他们就自己招认了。

这几个罪行确凿的山匪立即被判了极刑,将分别在武元县与永安州百姓们面前明正典刑。

除此之外,通过供词的分析,还抓到了铜环三六口中的“上级”,其中一人在当初围攻桃源寨的时候就已经被射死了,此外还有两三人,负责与外界联系,并听命于这些山匪的“金主”。这几个人将被严密看管羁押,以待案件的进一步侦破。

剩下大部分山匪,和铜环三六一样,被判处终身苦役;其余还有些胆小的,一向只跟着旁人后头打家劫舍,却从来不敢沾血的,被判处十年苦役。

这样一来,武元县的百姓大多比较满意。

大皇子却对此不屑一顾。他对贾放说:“看不出来,你这个人还挺婆婆妈妈的。”

“铜环三六不是匪首,你说一声不就行了?还非要折腾出这么一出,还非要演什么戏……”大皇子对贾放的布置表示无语。

贾放笑道:“我说一声是一回事,要让百姓接受他不是匪首,官府对他网开一面不是徇私,则是另一回事。”

大皇子顿时被噎了回去,隔了片刻才怼回来,道:“就这么个小人物,他也不是没犯事,只不过不是匪首而已。你就把他当匪首杀了,又有什么差别,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又要让百姓相信,又不肯胡乱伤人性命,我怎么觉得你这么喜欢多事呢?”

贾放听见这话便笑了,道:“可能这是因为,法律,对于小人物也能一视同仁的时候,才能称其为法律吧!”

他早已想过,如果铜环三六所犯之罪,足够送他上刑场,那么贾放也绝对会杀他,只不过同样不会让他背上“匪首”的名头。

贾放让人编出《同欢记》,并不是为了铜环三六。只不过是借铜环三六的身世,和一段凭空捏造的爱情故事,让百姓们心中多少能够有些意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