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第3/3页)

“对了,叔父大人,令郎贾放如今身在通缉之中,您可知晓?”王子腾问贾代善。

提到“贾放”的名字,贾代善面上终于显出一点儿疲惫。他点了点头。

“贾放如今可在京中?”王子腾又好奇地问了一句。

贾代善又摇摇头。

“若是犬儿按律当被通缉,臣并无帮他掩饰躲藏的道理。”

“走!”王子腾转身上马,带着他的几个属下,离开荣国府。急促的蹄声再次在宁荣街上响起,须臾之间便已远去。

*

“说皇伯父在荣国府中,安好却不肯出面?”五皇子惊讶地问王子腾。

王子腾点点头。

“有趣,有趣——”五皇子这么回答,但是他脸上的表情却表明他并不是真觉得“有趣”,只是荣国府的应对出乎他的意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罢了。

“这是明摆着,老头子不安不好,但荣国府打肿脸充胖子,能往后支撑一时便是一时罢了。”五皇子得出结论。

“待到三皇兄出殡之时,老头子会出来亲自主持?”五皇子背着手,在书房里踱了几步。

“也好,这段时候刚好让我腾出手,把其他事都料理了,等南方声势一起,再回头收拾荣国府和老头子也不迟!”五皇子在心中飞快地计算了一遍,道:“就这么办。你这几日就命人反复围住荣国府,不允许往那府里送半点食水,各色药品、大夫、郎中,也一概不许入内。”

“总之,没有本王的命令,没有一只苍蝇能活着飞进或是飞出宁荣二府,知道了吗?”

王子腾连忙应是。

“你是大族子弟,本王日后需要倚仗你的地方还多。”五皇子望着王子腾,温言勉励,“对了,本王记得原本有说法,四王八公之中,宁荣二府一向执各公府的牛耳。你可知姓贾的与哪些国公府第相熟?”

“是!”王子腾当即将他所知一一说了一遍。

五皇子登时微笑:“很好,如今本王观你王家,距离成为高爵显宦,也不遥远了。”

王子腾闻言不胜欣喜,叩谢了五皇子,领命去了。他这几日主持京畿防务,事情无比繁杂,所幸年轻人精力旺盛,一一料理了。五皇子冷眼旁观王家子弟的这份沉稳劲儿,知道此人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心腹。

荣国公啊荣国公,不晓得你如今是否后悔当初结姻亲时错过了王家。五皇子心想,他对当初贾王两家交恶的经过非常清楚。

当初那桩科考弊案竟然还有这样的效果,可还真是歪打正着。

至于荣国府中那位的安危——五皇子听到了王子腾的回报,心里已经十拿九稳。既然手铳已经被使用,而按照王子腾的描述,戴权又是那样一副狼狈模样,那么他相信皇伯父绝无生还的道理。

但万一天不遂人愿,皇帝陛下还活着,那他既愿意在荣国府那座园子里待着就待着,等到了三皇子出大殡的时候,再从园子里出来,京城早已完全变了样——

当然了,变样的不止京城,还有南方。

*

武元县,县令袁化和师爷李有为望着那份缉捕贾放的“通缉文书”面面相觑。

各地方官员一旦发现贾放踪迹,立即就地拘捕?……这咋做到?

别的地方不好说,但是在武元县境内,将贾放拘捕,那武元和桃源的百姓定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反了天去。

但是这道文书明摆着就是给他们武元县发下来的。贾放自己的封地就在武元县隔壁,节度使府署则在武元县县城里。这文书名义上发给全国,实际上发他们这一处就够了。

上头下令,他们这些做地方官的,若是“抗旨不遵”,那顶上乌纱还要不要了?

正当袁化和李有为左右两难的时候,贾放来了,见了袁县令和李师爷,微笑着说:“两位还有什么好为难的?我人都在这里了,两位还不立即将我擒下?”

袁化一听大喜,心道贾放真是善解人意,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当下搓搓手准备虚情假意地推让两句。

谁知贾放敛了笑容,正色道:“玩笑就开到这里。两位请立即帮我往京中去信,就说已经擒住了我,但是百姓们多有拦阻我上京之意,为防民变,现下正将我软禁在武元县中。请京中速来人协助押解我上京。”

袁化:我还以为……

但是如此一来能够观望一番京中和南边的情势,对袁化来说,倒也确实不失为更稳妥的做法。

于是袁化小心翼翼地向贾放请教:“恕下官愚钝,贾大人的深意是……”

贾放苦笑一声:“没什么深意,京里长辈们要唱空城计,我们做晚辈的,只好和他们一起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