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纡郁自孤飞(第2/2页)

沉香啊了一声,叫道:“他……他拜师了!”女娲也现出笑意,正欲说话,杨戬已抢先开口道:“娘娘说的是,杨戬现在守护不了身边的人,但杨戬一生的行径,却是早已认准。娘娘,承您的美意,只希望您为杨戬指一条明路,更恳请您慈悲,可代我照顾我那小妹!”

女娲为之默然,良久良久,才道:“若你肯入我门下,三界之中,就再不会有人视你为异类,而你心中所愿,也必事半功倍。那么,又何苦如此倔强,不肯受我一番好意呢?”

杨戬道:“娘娘,请问您平生可有至交好友?可有晚辈后生?”众人一楞,不知他怎会突然问起这个,女娲讶道:“那自然是有的,你娘瑶姬,便也算是我晚辈之一。”杨戬点了点头,沉声道:“杨戬将来,必然要逆天而行,为不可为之事,只恐会落个天厌地弃的下场。娘娘何等身份,交游又何等广泛,容我在门下,岂不大损娘娘您的清誉?”

三圣母喃喃道:“天厌地弃……二哥,你既知道这样不好,为何还是要步上这条不归路,变成那等的心狠手辣,无情无义?”

女娲却已明了杨戬的心意,道:“你仍是不愿为恩义所缚么?也罢,你若真是我的门下,来日我必不会由你偏激行事,亲手毁了自己的一切。天意,当真是天意!”

杨戬黯然道:“多谢娘娘垂怜,但是,虽然我无此福缘,却仍想恳请娘娘收我三妹入门下。我那三妹,小小年纪就受尽苦难,我实在愧对于她。娘娘若能恩许,杨戬从此将再无遗憾。”

三圣母心中大震,女娲叹道:“既然你决心已定,天下没有无因之果,我也不能强劝于你。你不是要我指你明路么?昆仑玉虚洞的玉鼎真人,日前因强修上古道书入魔,魂飞魄散。道书已然无主,玉鼎又生性孤傲,无一个门人,更无一个朋友。我可送你去承了他的衣钵,按书自行修练。附近另有神兵一柄,机缘成熟,你也可取了自用。”

杨戬又重重叩了几个头,不说话,眼神中显出感谢之意。众人只道他得偿所愿,终有了修道的途径,联想到他后来的下场,都浮起复杂异样的感觉来。女娲却知这是在感谢自己平等待他,尊重他自选之路,当下说道:“从此你便须独自修行了,前路漫漫,荆棘丛生。杨戬,在送你去玉虚洞之前,我有几句话,你须牢牢记了。”

杨戬垂首道:“全凭娘娘吩咐。”女娲伸手从光华外接了一捧雨水,轻轻倾下,道:“天下莫柔于水,却也莫刚于水,刀截不断,滴久石穿。杨戬,你性子倔强刚烈,但过刚易折,须记住百般坚强,终有柔弱,仁慈之心,莫失莫忘,万不可将自己逼得太紧了。”

杨戬心知这上古大神必是看出了什么,才再三提点。他却不欲深究,唯一着紧的只是三妹拜师之事,见女娲没有出言反对,就权当她默允了,待她吩咐完毕后,便起身开锁,进屋去接妹妹出来。

打开门,小杨莲已哭晕在屋里,脸上又是泥,又是泪,涨得通红,想来是声声唤着二哥而晕去的。杨戬心中一痛,歉疚之至地将她搂入怀里,用衣袖为她拭去泪水。拭了一会,才发现自己昏迷时手中紧攒了一物。此时松开一看,正是那块金锁。

“它是爹用你娘的金钗特意赶出来的礼物,傻孩子,今天可是你十三岁的生日啊!”三年前那个温暖的中午,那些人和声音又浮现在心头。杨戬身子一颤,不自主地抱紧了妹妹,神色惨然,一边的三圣母知他想起了家变当日之事,不禁也难过起来。

有心叫醒妹妹,却是不忍,更不忍面对离别时的感伤。犹豫了半晌,杨戬狠狠心站起身来,横抱着她步出门外。

一道明净的光芒从上空注下,将杨莲轻轻裹住,悬空浮起。杨戬急道:“且慢,娘娘!”光芒上升之势略停,杨戬万分不舍地摸了摸妹妹柔嫩的小脸,将手中金锁戴在她颈上,低声道:“爹,您在天有灵,须保佑她事事平安。天,你若有眼,便将我这三妹的苦难不幸,全转来由我杨戬担当。我害她不浅,那便用我此生的所有来补偿了罢!”

女娲暗叹一声:“痴儿!”百花等人却是冷哼不断,似是听了什么极好笑的笑话一般。沉香厌恶地道:“真是,说这些有什么用?末了还不是用我娘的痛苦,来铺平了他自己的青云捷径?”

金锁戴上,光芒缓缓收回。女娲端详着怀中的小杨莲,点头道:“这女娃也颇有福相,仙缘极重。虽略有坎坷,但总能平安度过。只是她对你……”看了杨戬一眼,没再说下去。杨戬也不追问,只道:“莲儿从此,便全仗娘娘庇佑了!”

女娲手上幻起一道金色符咒,目视杨戬,道:“我要送你去玉虚洞了。你若后悔,现在还来得及。”杨戬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却忍不住最后问道:“娘娘,杨戬决定的事从来不悔。只是,我不明白,您是亿兆众生之母,却为何对我如此垂爱顾惜?”

女娲凝视着他半晌,柔和地道:“一啄一饮,莫非前定。芸芸众生虽多,却唯有你这孩子的性情际遇,教我又爱又怜,不胜惋惜。”手上金符挥出,化作一道流光,绕杨戬转了三匝,蓦然人光合一,向昆仑方向疾投而去。

“这世上最疼你的那个人,已步上他注定的宿命。”她女娲轻拍着小杨莲,好让她继续昏睡,慈爱的声音里夹着深深的叹息,“逝者难追,来者可谏。只可惜真正到了失去时,便无论如何也追悔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