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余习殆自伤(第2/2页)

三圣母伏在杨戬身边,摸着他湿漉漉的脸庞,低声饮泣。为什么他们没有想到给他稍稍治上一治,他已是废人,还怕他什么呢?既收留了他,为何不能再宽宏大量一些,让他减轻些痛苦,还是他们,从心底里就在恨他,巴不得让他多受些折磨。

镜外的哪吒却是鼻子发酸,他的杨戬大哥,身上可还有一处完好的地方?当年他剔肉削骨,毁了自己肉体,也只是片刻之事,杨戬却是慢刀子割肉,已挨了三年多了。他越想越是难受,大哭一声叫道:“菩萨,千年便千年,只要你肯救我杨戬大哥,哪吒出阵之后,宁愿替你镇守地狱,千年不上地面!”

地藏王收回目光,低诵佛号,突然叹道:“许多年前,老衲曾在佛前立过宏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虚空有尽,我愿无穷。那时诸天赞叹,连我佛如来,都施布大圆满光明,感叹此愿不可思议。但自问此心,便如观世音师兄余习未断一样,老衲的悲愿,却也只是源于未断的余习而已……”

双手握紧荆木手杖撑在地上,这名满三界的菩萨,吃力地站起身来。众人都大吃了一惊,看他动作,哪象有神通的大修行者?动作迟缓困难,倒象一名垂暮的老者。杨戬也极意外,目光凝住不动,地藏王看在眼中,笑了一笑,轻声道:“这便是老衲未断的余习了。菩萨有情终有累,如来无相亦无心。当年佛陀应世之时,才悟得正法,便要入涅磐弃去报身。帝释苦苦哀求,他老人家也只道:止,止,吾法妙难思。其实,哪是妙难思,只不过我佛纵有天大神通,也无法凭着向人说食,即令饥人再不饥渴。佛陀是大觉者,明了因果,所以只依缘而行,不作无益之事。”

他举杖往塔外一指,又道,“老衲非是誓不成佛,而是无法成佛。真君请看,老衲所有修为法力,乃至精血元气,都已化入了这片血湖之中。十八层地狱之下,镇的是永不出离的厉魄恶鬼,戾气郁结不散,是为无间地狱。老衲明知这是果报循还,但有情终有累,终不忍目睹这些厉魄苦苦挣扎,连一个改过的机会都不能拥有。”

谛听舔着杨戬的伤口,眼却看着地藏王,又是一阵呜呜低叫,大滴的泪落在地上。地藏叹道:“痴儿,我心中悲愿,你戚戚如同身受。而真君的心中悲苦,你也伤心不能自已。能知天下事,福兮祸所倚,当真何苦来哉!”

手杖在地上轻轻一顿,续道,“血湖厉魄,每日都有一个时辰,凶性大发,直冲入塔内。老衲要用大悲之心布施,好藉佛典为他们超度拨罪。塔上摩尼珠,只能护住我佛门中人,真君修的是道术,是无法在我塔中久留的。痴儿,你既下了决心,便早作决断罢!再有一个时辰,我便要令夜叉送真君返回人间界去了。”

杨戬又是一愣,地藏微笑道:“真君放心,老衲渡化地狱,于天廷也有莫大的好处,这点薄面他们还要卖给老衲的。须知昔日封神一战,天地间杀戳太重,戾气重重难散。虽然有一种莫大神通,将其中部分,封印到一处连我佛如来都探究不出的神秘所在,但若无老衲以精血化入血湖,超苦化戾,余下的戾气便会在三界互为因果,引起越来越多的大劫争斗。”

谛听突然大张了口,利齿间噙着一枚火色的内丹。齿上加力,一声轻响,那内丹被它咬成两半,明净的丹水洒落在杨戬身上,又被它用温软的舌卷着,细心地舔过杨戬的周身。

丹水到处,外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弥。而谛听身上乌黑的皮毛,却在迅速变得灰白。方才它那一咬极为快捷,杨戬惊觉时已不及阻止。此时虽觉出了三年多来少有的舒适,但看向谛听的目光,已是再难用言语来形容。

众人心中如沸,却全然说不出话来,谛听正半跪在地上,哧哧地低喘着,片刻之间,竟衰老得几乎脱去了原形。它的四肢正在慢慢地石化,失去元丹的神兽,也就等于是放弃了自己不死的生存。但它仍竭力轻舔着杨戬的伤口,散乱无神的眼眸,也挣扎着,时而望向地藏王,时而望向杨戬,微有着泪水,悲伤中有着十分的依依不舍。

往生咒在高台中响起,连血湖中翻腾的厉魄,都霎间静止了下来。杨戬缠绕几年的伤痛在咒语声中暂时消去,眼前地藏王的面目渐渐模糊,沉入了从未有过的安静睡乡。

在他身畔守护的神兽,已跪伏着完全化作磐石。地藏王诵完最后一遍咒语,策杖合什而立,苍老的容颜,没有任何法力,却流露出真正的宝相庄严。

这庄严来自他最后的余习,也来自这三界都为之赞叹的慈悲。他和那个沉沉睡去的男子,一样不知道什么是放弃,一样的固执于自己的执念。但也许还有所不同的。能让谛听宁愿放弃生命,都要去尝试抚慰的,又该是怎么样的苍凉和痛苦?

他的心却突然一阵空虚,又一阵疲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但地狱在哪里?在这血湖中,在三界的轮回,还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也许,放弃就能远离,但那种放弃,岂不又正是一种更深的地狱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