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诸业将抵偿(第2/2页)

封神台起了某种微妙的变化,如同一个刚刚睡醒的少女,轻轻舒展着柔软的腰肢,踮起脚尖极缓慢的旋转着,踏着那舞步。极轻又极刺耳的咯咯声从封神台的深处传出,那些纯白无任何瑕疵的地砖,廊柱,雕纹,顷刻间烂出了暗绿色的锈斑,腐浊的液体迫不及待的溢出。封神台的底座,本就是无数尸骨堆砌而成,森森白骨彼此勾连,难以磨灭的怨恨将它们牢牢禁锢。除了贪婪,在没有什么力量能够让它们复苏,而如今,它们已经嗅到了血的味道。

重又变得干枯瘦弱的身体上,无数的赤丝冲裂了肌肤,暴然而出。这些被覃丝贯穿的小小伤口上,正绽放出一滴滴饱满的血珠。很快,玄衣被血湿透,潮潮的黏贴在身上,就像无数个闷热的雷雨天,冷汗湿透周身一样。破烂的窗纸,清晨和黄昏会送些太阳的斜辉,而夜晚,夜晚那道清辉从来都是触不到的。一直便这样睁着眼睛,从白天到黑夜,独自计算着光阴的短长。所有的人和事,全如同过眼云烟,心已疲倦得再不会痛。

※※※

血流进了眼里,眼中也涩痛起来。杨戬惊觉似地,再将目光移到扭曲的神台上。残缺的形体更加古怪变形,破烂不堪的甲胄,在怨雾中东一块西一块地挂着,森然的指骨间,犹是锈烂的刀戟,却摇摇晃晃地似坠非坠。

只是不敢上前,这血食的眼仍是睁着的,那样的冷静与悠远,便是只余憎怨的余业,也本能地有着恐惧。

相由心造,心未随相转,诸业,又如何能加诸于身?

杨戬苍白的脸上,突然有了极淡的笑意,似了然,也似因眼见的一切。身体已越来越觉寒冷,但是,生死由己,就算是必死之地,最后的道路,却仍在他自己的掌握之中。只因善与恶,无非一大坚固妄想,心念不动,诸相自然不动。

待残破身体里,最后一滴血流得尽了,一切也就都走向结束。他只是死亡,魂飞魄散,却不是台上无能为力的祭品。做与不做,就像这三千年一样,依旧,唯有他自己才能做出选择。

怨雾中,有呜呜咽咽的哭声传出,烂胄残兵里,闪烁过苍苍的白发。似有老者颤巍巍地倚门守望,似有无心奁妆的娇妻,口咬青丝哭断肝肠。更有牙牙学语的稚子,哭闹着在雾中伸手索求着父母。无始恶业相互波连,多少家破人亡的惨剧,多少妻离子散的凄凉,正在雾中凝如实质,无语哭述着,其惨也切,其恨也深。

恶业和罪孽,原就有他的一份,不屑于逃避,也不屑于委过。只是,他还想继续看下去,他一生最重的原罪,唯有父亲兄长的容颜,记忆中烂漫的花雨,还有三妹那稚嫩的童音。除此之外,行径无悔于心,再多的恶业,也自能坦然面对下去。

有生皆苦,有念皆妄,心再疲惫,却从来不会退缩,不会由人摆布着,忏悔这一生的行径。

※※※

“就在那一天,我提起了全部法力,我想冲去封神台,击毁这天,这地,和那个死物。但是……”沉香声音没有丝毫起伏,却传递出明显的自嘲,“法力提起,我却不知击向何处。无意识地流转周身,我却发现……”

他目光下移,温柔地看着小玉,“法力贯入伤眼,境随意转,所有发生了的过往,都能在我左眼一一折射出来。我看到了湖边的舅舅,看到了不周山崩时的惨状,还看到了……和你初遇的那座小山……”

“沉香……”

“我茫然四顾,法力散去,左眼前的,便又是憎灵怨雾笼罩、更胜无间地狱的封神台了。舅舅的安祥,戾气的狂暴,如此混乱地交织在一起。我只觉得,我也快死了,这样的旁观,却什么……也不能做……”

“但就在这个时候,那些惨淡的雾气里,突然有微红闪过。”

“微红?”

“是,”封神台外的玉帝若有所思,然后轻叹一声,低声自语道:“朕懂你。不是害怕不甘,你只是要朕知道,就算现在,做与不做,也始终在你。戬儿啊戬儿,只可惜,虽然眷念过温暖,你终还是放不下的,放不下累了你一生的责任。”说完话,他缓慢地举袖一拂,台内怨雾之中,便绽出了一枝绝美的桃花,鲜亮明艳,仿佛还沾染着初春清新的薄露……

“舅舅……也看到了?”

“是。他看着枝上的花瓣,微笑了一声,然后……就那样缓缓合上了双眼。”

※※※

诸业已作,诸事已成。

天地间的罪孽,就由这一人的血肉魂魄来平息了罢。无关善恶,只是余习,只是那份不肯放下的责任和执着。

可以选择不做,但这果报,却要他守护的众人来承担。三界来日无存,众生重归于鸿溟,一生执著的信念,便沦为一场空花梦幻,徒然掷诸了虚无。

不在意生死,不在意手段行径,却不能不在意这场奕局的成败得失。